上次谈到了专为教化百姓的《诗经》,以及贵族文化《汉赋》,民歌为主的《乐府诗》。
这些都是在汉朝繁荣的时期,发展出来的文学。
到了东汉末年分三国的时候,则是建安文学的舞台。
1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北斗七星
北是北境之王曹操,斗是一辈子斗到底的曹丕和曹植,七星是建安七子(名字太复杂,只记得孔融)。
建安文学的创新是那个时代造出来的。
有人想匡扶天下,有人感悟人生短暂,
有人想展现自己的个性,也有人觉得生活充满悲剧的。
要理解他们,我们得去听听这些人身上的故事,
你才能知道他们为什么有或这或那的感情。
2
曹操是魏国的老大,随时随地都爱作诗。
别人打架不给力要作诗,自己打了胜仗要作诗。
曹操的两个儿子曹植和曹丕文学素养也很不错。
3
曹操一开始最喜欢的是那个称象的曹冲,可惜早早就没了。
剩下的两个儿子,曹植一开始得到曹操的喜欢,可是做的事情太不靠谱了。
一个是大路上飙车,私开宫门;一个是带兵出征前,喝断片了。
所以曹植写的诗从一开始的意气风华,到后来的自怜自哀,也就不足为奇了。
4
曹丕后来当了皇帝,把他所有的兄弟都遣送出宫,不给他们发挥的机会。
后来还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场面,曹丕让曹植七步成的那首《七步诗》。
5
曹丕喜欢尝试各种新体裁,三四五六七言还是杂言诗,他都写过。
而曹植的诗更受大家推崇,因为从他开始非常重视对偶等修辞手法。
大家喜欢曹植的诗,也就争相模仿。
6
至于建安七子,真的是歌红人不红的实证。
除了孔融,其他六人,就是建安七子的某某了。
他们的确真实存在,不为人熟知,不代表他们不重要。
7
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曹操他们家发生的事。
知道了,原来曹植的文学造诣比曹丕,甚至所有人都高,只是因为他的修饰手法用得好。
这其实也是建安文学的一大特色之一。
好了,下次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