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会圭峰山爬山的时候,发现山脚下的花坛都是盛开着的粉纸扇花,那硕大的萼片犹如片片彩云绽放枝顶,色彩鲜艳,美不胜收。
这些粉纸扇花都是看上去都是带着粉红色的花球,大大的花团,一簇簇的,娇艳欲滴,非常地引人注目。
粉纸扇,又叫粉叶金花,粉萼花、重瓣粉纸扇,是茜草科玉叶金花属的常绿灌木,高可达3米。有说她属于是本国土产的植物,也有说她是来自非洲的美人,这个对于普通人而言倒是不用深究,只管好看不好看就是了。
不过,我们眼中所看到那大片的粉红色花团,其实并不是花,而是一片片叶状的萼片。而粉色萼片包围着的,在中间那朵小小的黄花才是它真正的花。
每朵金黄色的小花由5片萼片包围,但小花很快就掉落,经常只看到其大而娇美的萼片,盛开时满株都是粉色或红色,远远望过去只看到绿叶之间一堆又一堆层层叠叠,浓艳异常的粉色花瓣,非常醒目。
这一大团的粉色,看上去像是娇弱柔美,一摸就破碎的样子。伸手摸一摸它粉红色的萼片,发现它的感觉竟是毛绒绒的,肉肉的感觉,与柔弱的外观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粉纸扇这样特别的结构,是为了先利用它色彩艳丽的萼片吸引住昆虫们的注意,从而能让不起眼的小黄花有更多的机会完成授粉的任务。所以,粉纸扇可是很聪明的植物呢。难怪有人说她是似花非花的聪明花。
但为什么要叫粉纸扇呢?这要说到与粉纸扇同属白纸扇。在小山的《草木清欢》中说:白纸扇的由来是因为它的萼瓣“薄纸质,椭圆形,长宽几乎相等,上面还有清晰的叶脉,看起来非常像古代仕女手中的团扇,故此有了白纸扇这个形象的别名。”
当然,纸扇花中更有趣的是只有纸扇相似但叶更大的“大叶白纸扇”。这种大叶白纸扇一听就知道它的萼片是白色的。白色的扇子随风摇动,白纸扇就是用这个大大的白色萼片吸引昆虫们的到来。
大叶白纸扇还有一个名字叫“黐花”。这个名字来自清朝植物学家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黐花,生云南。黄花四出如桂,叶在顶上者独白如雪,盖初生者根可黏物,故名。”
《中国植物志》说黐花:“植物含胶液,可粘鸟,故称粘鸟胶。”也就说古人会用大叶白纸扇的胶液用以捕鸟,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现在应该没有人用黐花捕鸟了,据说广东一带还会用晒干的茎叶做凉茶,功效是生津止渴、预防中暑。
白纸扇可以捕鸟,粉纸扇是不是也可以呢?不捕鸟,用来粘个蝉或者竹象,大概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