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柯文哲,人们给他的昵称是柯P,意为Professor Ko。
他发言直接,用词犀利,毫无乡愿,深受台北市选民的喜爱,曾经以接近六成的高票在偏蓝色的台北拿下市长宝座。
然而当他以自己的一股素人形象跻身于市府后,以为民气沛然莫能御,以为乱麻可用快刀斩,以为嫉恶当如仇,以为正义能自彰,然而他却判断失误了。
并非是他的判断能力不行,也不是他的理想不对,而是政治远非想象般纯洁。偌大的台北市绝不是一个小小的急诊室的放大版本,当急于把一个笔记本电脑的管理经验应用超级计算机的庞大身躯时,不出问题才是问题。政治注定是肮脏的,里面有妥协,有交易,有权谋。假设没有这些,那唯一的结果只有打破砂锅底,谁也吃不成。
大陆的人民多数不喜欢柯文哲,因为他的深绿色彩,然后我倒觉得当上了台北市长后的柯P似乎成熟了许多,这或许是因为责任。一个人可以根据个体喜好选择戴什么颜色的眼镜,但是当上了市长后你就必须知道太阳光是七色的。
其实今天我们要说的并非政治,而且医学以及一个更深层的话题:生与死。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监护专家,柯文哲是全台湾经历生与死最多的人,或许他对此话题也更有发言权。他说自己的心路历程:
三十岁时,我看到的是一个个需要帮助的病人,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医学无往不胜,一切病患都可以治愈。
四十岁时,我发现许多先进的设备被使用后,依然有病人无可挽回的离开,所以开始有一种强烈的无助感。故此不再去注意病人,而是注意病症。
五十岁时,我发现我很幸运的又开始看到病人了,我懂得医生只是生命花园的园丁,负责让着花圃开的更加美丽,但是却改变不了天时我与,四季轮回。
这是一种什么智慧?这是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的智慧。而对这种更有味道的形容依然来自经典的王国维先生的三段论: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见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管什么颜色,最要抒发生死感悟的时候,用到的还是自己最熟悉的文化和语言。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