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靠医疗,住房,教育来赚钱的国家是无耻的,没有前途的”--- 普京
其实,写文章我最不想写房地产相关的,可今天又不得不谈。
最近深圳6平方米的鸽笼房88W炸了朋友圈,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房子一夜之间早到疯抢。这里就不说它炒作:
6平方米,这是挑战住户身体柔韧性的极限面积,多一个人都转不到,更别说滚床单。这种境遇就像港剧里头那监犯住的小房间,这比床位房,地下室都好不了多少。所以,在全国人民都热议的高房价背景下,成功挑逗了整个社会的关注。
毕竟,房价高企是不争的事实!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有人冷眼旁观,有人莫名恐慌,有人犹豫观望,有人则不惜借高利贷凑首付,房价就像一面多棱镜,映照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选择。
看到很多新闻报道很多老板抛弃了实业,转投房地产捞钱。开厂十年不如炒房半年,为什么要开工厂养几百员工这么劳累呢?老板关厂后,很多员工都只能重新找工作,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在东莞电子厂里待了28年的大姐。她在老板关厂前已经是生产部主管,但现在四十多岁重找工作,只能从普工做起...略感悲伤。
很多老板到房产上投机逐利,放弃实业上的踏实。这些社会现象潜藏着这样一个逻辑,即快速上涨的房价,会令奋斗的价值贬值,解构奋斗的意义。这或许是高房价对社会心态的最大影响。
高企的房价,对经济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但对社会心态的影响已经显现。全国人民对高房价的焦虑,没房的人怕再也买不起了,有房的人所有的财富都集中在房子,房子就如命一样重要。
难道我们穷极一生只为成奴?
那天和女朋友滴滴去个广场shopping,滴滴司机和我一样都特能扯。他说在中国哪能安心退休啊,人生几十年,你要花二十年来为房子,十年为父母,十年为孩子,还要考虑养老退休后不愁吃喝,这真的是一生为奴的节奏。
现在在深圳80%的工薪阶层,不吃不喝70年才能买房,更别谈其他,想为奴都没机会。
我的一朋友说他们深大教授如果之前没有买房,现在也买不起深圳的房。是的,教授这种高收入阶层都买不起深圳的房,更何况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呢?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是房地产崩盘的亲历者,在最近出版的《解忧杂货店》一书中,他借助能够让信件穿越时空的杂货店,告诉女主角在80年代要大力炒地买房,但在1991年之前要全部抛售,因为长夜漫漫,凛冬将至。(就如夏洛穿越回去让同学家里赶紧买房,随便买)
可生活没有假设。我们不是穿越剧的主角,只是一个个为生存挣扎的普通人,在国家的大趋势里随波逐流,一个小小的政策,可能就会影响一生的规划。
比如深圳实行东进战略和产业转移,一下子让东莞、惠州的房价暴涨,全国瞩目。政府追政绩,地产商追利益,看到他们的广告我都很忧伤:
深圳大鳄,看过来!我们这不限购!
不知道本地人是否都像我一样,开始讨厌深圳客,他们来了,房价暴涨,本地人都买不起自己家的房子了,这有多悲哀。
人民日报评炒房:失去奋斗,房产再多也将无家可归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这句话应该是一个社会最为牢固的共识。只有人们相信奋斗与劳动,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一个社会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相反,如果一套房子的升值就能覆盖奋斗的努力,甚至成为一个人无论怎样奋斗都无法跨越的鸿沟,那么按照理性选择的原理,房产投机自会大行其道,而踏踏实实的奋斗、勤勤恳恳的努力,则会遭到冷落。
房价涨跌有其自身规律,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有自身路径。但无论怎样,都不应该让房价消解奋斗的价值。否则,没房的人为房子日夜奔波,成为物质上的房奴;炒房的人则梦想着躺着把钱挣了,成为精神上的房奴。
人民日报满地都是鸡汤,可年轻人想拥有一个窝就这么难。想在资源丰富的大城市落户安家,不谈其他,光房子这一项就令人望而却步。
也许我们这群年轻人不能逃离北上广深,只是这座城市的蚂蚁工人,等我们老了,累了,梦碎了,就会自然而然离开了这座城市,回到乡下或者小县城颐养天年,后来我们的后代又重复我们的道路。。。如此循环。
失去房子,再多奋斗也将无家可归!
奋斗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奋斗,比如一周奋斗五天,周末休闲娱乐,比如工作四十年,到退休获得清闲和安逸。人民日报敦敦教导 “ 失去奋斗,再多房子也无家可归 ” ,这诗一般的语言,让人热泪盈眶,毕竟是安慰弱者的好句。不想想,多房一族,他们最开始也是靠奋斗得来的资本,然后追逐稳定的收益,才走向房地产。
人民日报的鸡汤安慰了弱者,但一直都没解决问题,比如土地供给的问题,货币超发的问题,是什么把房地产推向舆论热潮,是什么推高房价,让人民焦虑。。。
凤凰财经有篇文章说房价高涨,到底该不该买房那个,弄懂这三个问题你就有答案了!
1、你到底有没有居住需求?
2、你是否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比如首付,还贷能力
3、你是不是一个能够承受风险的投资者?
其实,80%的人都有居住的需求,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经济基础,不是自己没好好工作赚钱,只是因为房价太高,仅此而已!
愿我们的奋斗不是只为成奴,更有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