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默契,不是有人懂你说出的故事,而应该是有人懂你说不出的心事。
昨天我们留了个悬念,说这新冠疫情也会让那个引发福利革命的珍妮纺纱机逐渐露出水面。那好了,那个引发服务力革命的珍妮纺纱机到底是什么?
疫情下的困局我们都知道是生产力瓶颈,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动荡的源头。什么是服务力革命革命,咱们就得解释一下。
服务力升级公式=更高级生产体系的高维服务力+用户视角沉浸+用户场景分析网络化用户共创+定制化的敏捷、柔性生产和物流+全维度用户体验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无缝融合的定制化服。
这生产体系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商业模式,这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服务力革命的流程。
我们现在习惯于将经济结构划分为第一产业代表农业生产,第二产业代表工业生产,第三产业代表服务。那前三次产业革命都是生产力革命,主要发生在工业领域,因此也被称为工业革命。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发达国家因为已经经历过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代了,所以服务业的高度发达,GDP的占比也是最高了。
从2019年开始,供给侧改革说得特别多,供给侧的视角和需求侧的视角有什么区别?如果从需求侧视角看,用户需要的始终是满足他多样化需求的服务,那我们将这种针对人的具体需求提供服务的能力就称为服务力。
将针对人的具体需求提供服务的能力,就叫服务力。举个例子,比如说何老师,老何今儿去买个锤子,那老汉买这锤子它肯定不是目的,他为什么?他为了钉钉子,墙上有个钉子,那他钉钉子的目的是什么?老何可能为了挂一幅西姐的裸体画像,挂画是为了让老何的房间里看起来更漂亮,宣示主权?当然了,让房间更漂亮也可能不是老何的最终目的,可能最终是西姐来串门儿,这才是老何的最终目的,表达他自己有品位。你看这油画画的真爱,但不管怎么说,老何买锤子这一行为背后真正需求是让老何的房间变得更漂亮的服务。可是限于经济条件,老何只能采取购买产品,就是买锤子加自助服务,自己钉钉子,自己挂画,兴许画的是自己画的——这是一种自己购买产品加自助式服务的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代价,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的确是难以承受的。
因此在工业革命之前,你看这得特别有钱的贵族才能享受个性化服务。产业革命的本质其实就是将原来少部分人能享受的这些奢侈品变成大多数人都能承受的消费品;
过去的不可思议,今天的勉为其难,未来的习以为常。
这不就是我们说的技术创新,也叫服务力革命。
那今天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川端康成的早期作品《伊豆的舞女》来举个例子。伊豆的舞女这本小说有很多人看过,中篇小说是川端康成几乎把自己的情路历程都写进去了,这里面注定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了。还拿老何细节举例子讲,老何二十岁是个高中生,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只身到一道来旅游了。在短暂的旅途当中就结识了一个流浪艺人,这就是里面有个舞女叫熏子,就叫希姐,老何就对西姐产生朦胧的感情了,但最终却因为日本社会的等级观念和双方巨大的身份差异而注定分手。
好了,我们的问题是,现在假设老何在这一斗拍到了一种罕见的蝴蝶的三维图像。在旅游过程中,他与无意西姐也陷入爱河,成为了恋人。这时候老何想根据蝴蝶图像,以及他女友西姐的轮廓形象设计一种别致的发卡,纪念两个人的爱情,并且希望能够将发卡作为半个月之后送给西姐的生日礼物。
老话叫清茶一壶醉日月,各书万卷知春秋,
疫情结束之后的服务里升级时代,如果你是老何的服务生产商或者服务提供方。你想针对老何的这种个性化需求,卖给老何什么样的服务?
旧事重提,是因为他从来没有被妥善处理。常说希望是火,失望就是烟了。服务力革命是什么?那应该就是一边点火一边冒烟。
我们借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假设老何拍到了罕见的蝴蝶的三维图像,他想给西姐过生日那个创意。如果我们是服务力革命之后疫情过后的服务商,我们应该怎么做?
老何首先可以把创意通过五G网络上传到云端之后会得到AI设计师的响应,迅速生成若干成品的三维设计图。现实扭曲力场,你挑一个你看哪个好,你选哪一个。然后老何指定一款之后继续进行他自己的伊豆旅程。这边事儿你就不用管了。平台已经精确到单体机器的颗粒度设计,原材料的物流方案,配送到相应的数控机。然后再和其他许许多多的订单聚合在一起,以数控的方式批量完成个性化生产,再打包形成包裹。
按照老何的要求,通过无人机直接在吸引生日party的现场动老何手里给西姐的东西。那这party现场肯定很惊艳,对吧?所以,在现场给用无人机拍短视频,带带什么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上展示一下。许多人看了之后,我觉得这发卡真好,纷纷点赞,又提改进意见,有说购买意愿的。好了,那这时候人类设计师在AI助手的协助下,还可以迅速提升发小的设计水准,并且生成虚拟三维的产品展示。各国拍下来了之后分别提出自己个性化的定制需求,甚至有人将创意改成项链,或者改成房间的装饰品,改成台灯的设计。则又驱动了生产和物流网络,形成了一系列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上面描述和想象的这种情景,其实应该说是福利革命无数可能性的一种。远远未到终局。所以我们这几天做持续复盘力的线上训练,我们模块的主题叫数据复盘。
今天我们和大家推荐了《阿里铁军》这本书,什么叫做矫枉过正+一意孤行。华为所说的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其实就意味着智能世界是像生物体一样。
矫枉过正+一意孤行的不断演化,不就是世界未来的样子,未来的供给复杂网络不再是通过生产计划指令实现的,而是在现实互动当中不断演化出来。我们想要什么,这就有点像科幻一般,这种过程可能需要做到最起码的就是高效低成本,只有高效低成本这大多数人才能承受得起,这才能席卷一切,称为产业革命。
做不到高效低成本,那又回到工业革命时期了,那还是贵族才能享受的。你说那能做到吗?当然正如电气化革命爆发之后,原本流行的蒸汽机迅速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想来了当福利革命爆发者。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大生产也将迅速地飞。
什么叫消费力革命,什么叫消费升级?这不一定是追求高价消费升级,就是不再满足于抹杀个性的标准化商品,开始真的去追求个性化的需求,慢慢地被商家收买,不再满足于基础的功能性满足,而是追求更加进阶的心理情感表达。
现在我们能看到很多充满矛盾的供需双方的场景,比如说一方面国内的库存大量积压,很多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这海外的海淘消费特别旺盛,中国消费者在全球就是买买买。左边一方面面向大众化的、标准化的大路货,让人们提不起消费的兴趣。右边另一方面,面向小众特定人群的定制化、IP化的产品和服务供不应求,引发抢购风潮。这时候咱们要进一步追问问题的本质——供需真的失衡了吗?其实并不是绝对的供需失衡,你仔细看你会发现这应该是一种结构性的相对失衡。
所以,我们总说结构性调整,结构性调整怎么调整?就是我的消费升级、发展福利,这才是人类真正的需求。这里说的服务力不是我们惯常所理解的服务业。又回到我们前面提过的服务力升级的公式,更高级生产体系的高维服务力。
高级的生产体系,就说更高级的商业模式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要有用户视角的沉浸;
第三步是回归用户场景,对场景有分析。
第四步是网络化的用户共创。
第五步定制化,敏捷、柔性的生产和物流,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六步是全维度的用户体验,包括产品和服务,最后一部才是无缝融合的定制化服务,这就是我们说的服务力革命。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你想过服务力升级这事儿,在疫情过后,服务力升级方面,如果你开始准处理备尝试,你要复盘一下自己。曾经对服务力升级和消费升级有过哪些理解的误区?
(个人理解:我之前认为,服务力升级,就是提高服务态度,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个体所创造的服务价值增加——这种理解仅仅从能效的角度,或者说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这个概念。而没有从方式、路径角度考虑这个概念。
消费力升级,我以前认为是家庭或个人的购买力提升。事实上不止如此。更多是消费力提升的手段和方法。
首先,从人的角度。要拓展消费者的消费诉求,激发他的消费欲望,而非仅仅停留在满足需求上。
其次,从货的角度。要考虑结构性的改变。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代替以往的普遍化需求。将奢侈品变成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大众消费品。
第三,从场的角度。消费的场所不限于线下卖场,要充分发挥体验式的场景营销。同时,还要拓展到线上,通过自媒体、私域去作为新的营销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