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天,周穆王就在这里

可能你会有疑惑。三千年前的周朝,能有那么发达的道路系统吗?其实,周代的道路系统不仅相当发达,而且直接影响到我们现在。按照《禹贡》的五服版图,“钘山之隧”尚在三服之内,“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今天还走着的许多道路,在周朝之前就有开辟,并在周朝确定了下来。周朝的道路建设标准,甚至影响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道路本身在中国具有深刻而复杂的含义,追根溯源,都源自《周礼》。

《周礼》是构建中华礼乐文明的理论集大成者,是塑造中国文化的原典之一。《周礼》中对道路建设及道路管理体系有详细的解释和规定,其将道路划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天下之道路、九州之道路和国之道路。其中“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月令三月,开通道路,无有障塞。”“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野庐氏掌达国道路”。掌天下之道和九州之道的合方氏与司险为夏官,掌国之道路的野庐氏为秋官。《周礼》中夏官的职责在于“掌邦政,平邦国”,秋官的职责在于“掌邦禁,刑邦国”,虽然三者都要通过道路空间管理来实施王政,但夏官、秋官的职责差异还是体现出“天下”、“九州”、“国”三个层级不同的道路空间的治理模式及遗产形态。

《周礼》中关于合方氏管理的“天下之道路”,要达到“通其财利,同其数器,壹其度量,除其怨恶,同其好善”的目标。很显然,就是要让天下之道路,确保通达。不仅要在空间上的通达、顺畅,打通一切交通断点,做到“使相湊,会接聚,则无不通之患”,实现货畅其流,“徙有之无,易其居积,若材木徙川泽,鱼盐徙山林,是通其财利”达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更要实现文化上的通达,能将文明由近及远进行传播,完成天下一统的文化认同,这一点是通过两个层次实现的:首先是在道路可达的地方,统一度量衡,“同其数器,壹其度量”,统一大家从事文化经济生活的规则和方式;其次是“除其怨恶,同其好善”,除其邦国相怨相恶之事,大家和睦相处,移风易俗,以礼为尊,即孔子所说的“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实现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

而九州,是一个文化地理概念,九州之内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管理九州之道路,要突出启闭灵活的功能,《周礼》言司险掌九州之道,必须“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皆有守禁,而达其道路。国有故,则藩塞阻路而止行者,以其属守之,唯有节者达之”。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解释说:“云九州者,明司险道路之事,及要服而止,九州以外不必遍及也。”由于九州之外,分布有夷狄等非华夏族群,对于九州之道路管理,实质上就要体现夷夏之别。那么,九州之道的管理,就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防止夷狄文化的浸入。宋代章如愚《山堂考索》说“所谓蛮夷戎狄不式王命,滛湎毁常,王命伐之,则有献捷,王亲受而劳之,则所俘囚以为隶。”二是要防止奸佞之徒反叛。宋代王与之《周礼订义》说“然先王恐其私相连衡以叛上,及奸人往来而莫之禁,于是为之沟池树渠之固以防之,为之节制以谨之”。三是必须经过教化的,或认同华夏文化的人,方可进入九州道路系统,也就是“凡通达于天下,必有节,无节者,有几则不达”。

国之道路的治理,就与我们今天的交通道路管理相类似,野庐氏要“至于四畿,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树。若有宾客,则令守涂地之人聚柝之,有相翔者,诛之。凡道路之舟车互者,叙而行之。凡有节者及有爵者至,则为之辟。禁野之横行,径喻者。凡国之大事,比修除道路者,掌凡道禁。邦之大师,则令埽道路。且以几禁行作不时者、不物者”。从其工作职责中,我们可以分辨出,野庐氏的工作由三个部分构成:道路施工与建设,如各级道路的修筑;接待设施的完善,如水井的开凿和树木的种植等;道路管理,如重要人物接待、治安防范和交通协调等。由此可以看出,野庐氏对国之道路的管理实践,是生成道路营建技术、道路形态遗存、道路相关文化景观和道路故事等遗产形态的主要源流。

《周礼》还规定:“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职方氏还要识九州,“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可见,周代在《禹贡》五服之基础上,又将版图明确为九服。同时,职方氏还必须做到“王将巡守,则戒于四方曰:各修平乃守,考乃职事,无敢不敬戒,国有大刑。及王之所行,先道,帅其属而巡戒令。”

从《周礼》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位很像土地公公的官员,“土方氏掌土圭之法,……王巡守,则树王舍。”在天子出巡时,土方氏必须在“王舍”周围,树起蕃篱。

在《周礼•地官•遗人》中,对地官司徒所属官员“遗人”的职责做了明确的规定,“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阨;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凡宾客、会同、师役,掌其道路之委积。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凡委积之事,巡而比之,以时颁之。”遗人显然是掌管周室每年积余的财物,供给救济、抚恤及接待宾客等用途。

总之,一部《周礼》,给我们传递出“周行天下”的概念,周道通达,设施齐备,保障有力,安全可靠,服务周到,政令通畅,万国来朝,天子出行,万民恭迎。周代鼎盛时期的礼仪之邦,可不是文字上的说说而已,周礼那可是践行在一树一井,一驿一守之中的。不用怀疑周穆王巡游钘山时的鼎盛。周道如砥,坦荡通达;周道蜿蜒,驿守齐备。当年的周道上,流动的是符合周礼之人和物,周道已然成为“德”所流动之通道。春秋时期,诸侯争雄,王室衰微,周道也逐渐丧失其原有的治理功能,导致世道混乱。《国语•周语》记载,单襄公过陈时,看到路上遍布杂草,道旁无树,客人过境“膳宰不致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施舍。”而这些“馆、寄寓、施舍”,都应该是周道招待宾客的地方。而看到陈国的路旁,连这些基本的设施都没有,单襄公断定,陈国即将灭亡。道路设施及其系统的完备与否,已经成为国家治乱的重要标志。由此反观穆天子的巡游,那该是何等气派啊!

关于穆天子的巡游,真正让我感兴趣的,就是穆天子的“觞盘石”与绝“钘山之隧”。

周穆王十三年十一月初九这一天,是初冬时节,万木凋零,已有寒意。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走来了一队颇为壮观的人马。这就是穆天子率领的巡游团队。这里已是皋落氏居住的势力范围了,也就是今天的昔阳县、平定县境内。今天的昔阳县仍然有皋落镇。这皋落氏本身就大有来头,周穆王姬满这姬氏,是黄帝的后裔;而皋落氏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为炎帝后裔赤狄的一支。周天子来到了皋落氏的地盘,皋落氏的首领热情接待了穆天子的巡游团队。既然来到了皋落氏的地盘,皋落氏要尽地主之谊,少不了以皋落氏为向导,将皋落周围的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奇珍异宝都和盘托出,以便天子周知。在皋落氏的引导下,穆天子团队向北离开了今天的昔阳,走进了今天的平定、阳泉,沿着南川河岸继续向北行走,在乱流一带看到了南川河与从寿阳发源的桃河相汇合,水量突然增大,河面突然增宽,桃河峡谷两岸的高山,鬼斧神工般地展示出瑰丽的景色。时而壁立千仞,如刀切斧砍;时而蜿蜒曲折,温润的山峰曲线连绵起伏,逶迤不绝。倒影在宽广平静的桃河水面上,天光云影共徘徊,上上下下,交相辉映,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山,清澈的河水,婉转的鸟鸣,再加上漫山遍野的深秋彩叶,浓墨重彩般涂抹着桃河峡谷的美景。

走过现在的乱流,龙庄,移穰,岩会,桃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自西向东而来的桃河水,在这里被高山迎面堵截,不得不向北流去,顺着河水流去的方向,远处的大山像一面巨大的墙,在北面斩钉截铁地堵着,并且感觉桃河的水全部从高山的脚下吞进了肚里,看不见所以。河水在此拐了个弯,河道更宽了,河面更平了,沿着河道往北,大约二、三里地的样子,左边是桃河水,右边的高山脚下就是一块天然的巨石,这块巨石如虎踞龙盘般蹲卧在山脚下面,直到河水在北面的高山堵截下,才又向东蜿蜒而去,这一蜿蜒,河水显然就是绕着右面的巨石在此拐了一个大弯。如果你要站在桃河北岸的高山顶上俯瞰,桃河在此自南向北而来,又向东绕过的大弯就是绕着一块巨大的磐石,这磐石总有一平方公里大吧,更神奇的是这块巨无霸磐石的上面几乎就是平坦的。这就是现在的上盘石村所在地,全村四五百户,二千多口人,就居住生活中这块巨大的磐石之上。三千年前的皋落氏,就是将穆天子带到了这块磐石之上,这块冥顽不化之巨石才隆重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奏出了礼化天下的不朽乐章。

在桃河峡谷的这块巨大的盘石上,皋落氏向穆天子敬酒,穆天子命令乐队在这里演奏了“广乐”。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广乐,我们今天已经没有这样的耳福了。但是,这桃河峡谷山山水水,树木花草,尤其是这巨无霸的磐石,确是见证了当年的盛况,留下了美好的传说,也成就了现在的上盘石、下盘石村。明代大诗人王世贞在平定写的诗中有“地输神瀵为汤沐,石拂钧天奏帝台”,说的就是周穆王在盘石奏广乐的盛事。也说明在当时穆天子的巡游团队之中,肯定有吹拉弹唱的多名乐手陪同。周代是以礼治天下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教化,礼乐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中国农村的婚丧嫁娶,都要请吹鼓手娱乐班的乐手们来演奏,各种节点上要奏什么乐曲,都是很有讲究的,这大概就源于周礼,这大概也是几千年绵延不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吧?只是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没有挖掘这里面的文化宝藏,谁敢说娱乐班吹打得礼乐当中,就没有周代流传下来的乐曲呢?恐怕在那些祖祖辈辈相传相习的曲调中,不应该只是喜怒哀乐那么简单,如果能解读其中的基因密码,源头活水可能都非常悠久遥远了。

不管怎么说,穆天子在这里的一切活动,还是有案可查的。那块磐石也因此而改变了命运,古代很早很早就在这里设置了盘石关。光绪版《平定州志•关梁》载:“盘石关在州东北七十里,一名石门口,通正定府平山县界。”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其中就提及过盘石地域事件。并说:“盘石村位于桃河畔,自古即为交通要隘之一,以前曾设有盘石关,清代乾隆、咸丰年间常有戍兵驻守。相传战国时齐宣王的王后钟离春下关西,经过盘石的关峪口(即盘石关),见有蝎精伤人,用神术除其害。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2年)雕造石佛像以镇之。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重建桥阁,以通道路。”

现在的上盘石村,仍然是古道幽幽,阁楼巍巍,民居古雅,民风古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清朝乾隆年间的平定知州曾尚增,在一次过盘石关避雨后,留下七绝诗《盘石关》一首:“盘石关前石路微,离离黄叶小村稀。斜阳忽出奇峰影,千叠晴云屋上飞。”雨过乍晴的盘石关真是令人难忘,这一幅初秋美景图真是美妙无比啊!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盘石就有石刻留存于世,落款为“般石村邑”。般石就是盘石,武平四年至今快一千五百年了,盘石村名的书写均未变更。盘石自古又是都的所在地,属平定州安平乡管辖。《平定县地名志》中说:“下盘石,因村居峡谷,四面环山,方位在上盘石东,桃河下游而故名。”又说:“桃河南北皆山,地势险要,与上盘石中间通道上有盘石关,与娘子关并重,为历代行师要冲。”上、下盘石村的古老,确定无疑。

依据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平定州志》记载:“盘石都统上盘石、下盘石、程家庄、小串、小西街、张家岭、武庄、塔堰、岩会,计九屯。”九屯内上盘石、下盘石、程家庄、张家岭、武庄、塔堰、岩会等七屯现今名、地依旧,没大变化。令我感兴趣的就是这一百里的娘白线(娘子关——白羊墅)上,除了分布着盘石都九屯以外,还有龙庄,移穰,乱流,小河,白羊墅以及城西村,娘子关,这可几乎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啊!这里每一个村,都与历史上的某一个朝代、历史文化名人紧密相连;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一门一院,都可以讲出许许多多不为人知而又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来。而这百里娘白线,就是穆天子走过的“盘石古道”,这是一条周道啊!而且可以肯定的是,穆天子和他的高规格巡游团队,在桃河峡谷的巨无霸盘石上,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尔后,穆天子的团队马不停蹄,人不下鞍,“载立不舍”,来到了“钘山”脚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607评论 6 50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239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960评论 0 35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50评论 1 29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64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604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47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53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702评论 1 31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93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15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34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52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34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52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216评论 3 3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69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