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干货分享

说起这本书,就回想起当时在书店找这本书的情景。通过书单推荐“慕名”来购买这本书,可是去了书店怎么也找不到这本书,原想与这本书真是“缘分至尽”了,回过头却欣喜的发现就在眼前。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整个暑假都将这本书放在枕边,所有的圈圈画画都令我心旷神怡,可是怎么也没把这本书看完,终于这个寒假我把这本书看完了。为什么一定要读完这本书呢?原因有这么多,首先这本书算是能有效读其他任何书的基础,书中的内容我们本就不能完全的吸收,随着看的书越来越多我们对一本书中的内容所留下的印象只剩不足1%~2%,而这本书中的方法可以使你对一本书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其次这本书会让你慢慢习惯书,读书笔记在你生活中的对你潜移默化的作用。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感受只有一个,陪你到最后的如果是书,那么你的生活一定不会差。所以我要把这些方法分享给每一个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介绍的读书方法分为四种

一,如何选书

                   二,如何购书

                   三,如何读书

                   四,如何活用

一,如何选书:选择自己真正想读,可以满足自我需求的书

(浏览书评,广告,报纸等列出自己想买的书,不要被畅销书所冲昏头脑)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1.制定读书清单(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IBSN,类型,系列号+序列号,备注)

2.去书店先找到清单里列的那些书。其次,看到实物后判断要不要购买,与同系列书籍进行比较,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书。

3.购书清单智能化(借助APP收藏心爱的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如何读书:怎样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随想,剪报,感悟,书评

选择能让你坚持下去的方式记笔记

改变想法: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但不是去为了做样子而读书)

分清主辅,重要的是自己的想法(摘抄+想法)

没必要去拼命思考笔者想要传达什么,只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内容

做记号的“筛选工序”

#1通读

#2重读

#3标记(将这部分在进行筛选记入笔记中)

给这三个阅读过程分别做上标签,适时适地得进行

利用线条区分标记对象

  PS.读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让自己“搭上了思想的便车”所以我们也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读书笔记,让读书笔记变成时间积淀的精华。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四,如何活用:怎样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重读笔记,选择固定的时间,场景去读笔记,量化重读频率

如果你对一本书很有感情,建议你在几年后重读时重新做一本读书笔记

参考过去的读书笔记时有了新的想法,也要记录下来。

加深记忆(反刍)

#1在网络上写书评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五,让阅读体验更充实的技巧

1.检索技巧:#1在笔记本外面做标记(扉页添加目录)

       #2检索数字化

       #3同名电影写影评,做标记

       #4设置已读列表

2.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

(参考书:地图,图鉴,百科全书,统计数据,年表,词典,初高中生教科书)

3.通过订阅来提醒自己

如果只是在想读书的时候读想读的书,那么输入大脑的内容一定是有限且程式化。为了以后不再因缺乏灵感而苦恼,让灵感源泉也就是书和杂志自动送上门就好了。

4.书店里不只有新书旧书,还会有意外发现

旅途中的,机场,车站,英雄故居,乡土历史的书店

5.由浅入深吃透难懂的书

读古典名著或内容较难的书籍,更要注意先抓住软肋。

软肋:漫画版,图解版,解说版,精编版,演讲录,对谈,大字版,现代译制版

6.把名著放在枕边

读名著的窍门只有一个,“等这本书变得有趣的那一天再读”即使不想马上阅读,也要为忽然读的那一天做准备,重要的是让这本书保持自己随时接触到的状态。

7.不能小看有声学问

通过耳朵进行思想输入,得到的刺激一定与看书时不同。

有声来源:大型书店作家演讲会,企业演讲活动,大学公开讲座,听书软件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整本书的读书方法大体就是这样,我也希望这些方法可以有益于每一个人,原著也希望每个人去阅读。希望书可以伴你一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