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游戏,好坏全凭演技。”经常会在网上看到类似这样的心灵鸡汤,会有那种自己现在生活不幸,是因为自己不会演戏的错觉。
但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其实这并不是演戏,而你在一个个游戏中,出现了自我状态的转变。
在《人间游戏》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三种自我状态,分别是:
父母自我状态:你选择用过去父母的姿势、手势、用词等来处理事情;
成人自我状态:你对情境进行自主、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并说明你的思考和结论;
儿童自我状态:你的反应方式和小时候一模一样。
这本书的作者是艾瑞克·伯恩,美国精神科医师、人际沟通分析创始人。
这本书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销售版本超过120个,被GOODREADS“最伟大的心理学著作”等60余个书单收录。
书中介绍了很多的游戏,以及游戏背后出现的行为原因,我选择了其中三个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实用的游戏,做着重的分享。
01 要不是因为你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怀特夫人抱怨她的丈夫,严格限制了自己的社交活动,以至于她一直没有学会跳舞。
每次提到这件事时,她都会对专横地丈夫说:“要不是你让我去学跳舞,现在我的身材也不会变成这样。”
她丈夫听后有些后悔,于是在每次争吵发生后,他都会买一些小礼物,哄怀特夫人开心。
华特夫人靠着“要不是因为你”这个游戏,不仅获得了小礼物,而且每次出门和朋友聊天时,也会再次玩起“要不是因为他”的游戏,和大家打成了一片。
但是当她丈夫在心理治疗师的干预下,放宽了对她的要求后,她却发现自己对跳舞有着恐慌感,最后也没有去成。
通过这个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怀特夫人之所以选择专横的丈夫,是因为她儿童自我状态“作祟”,小时候的经历,让她活在了无时无刻被人安排的环境下。
而专横的丈夫,扮演的就是成人自我状态或者是父母自我状态,用一种严格要求的方式,让怀特夫人听从自己的建议。
想要摆脱这种局面,就需要怀特夫人逐步建立起成人自我状态,试着用客观的角度,分析自己的处境,选择一步步去突破。
日常生活中,“要不是因为你”的游戏,常常会上演,表面上是对方阻止了你的行为,实则可能是你小时候的经历导致的。
想要走出来,需要试着放下过去,重塑对自己生活的看法。
02 你为什么不——是的,但是
先来看一个小对话:
A:我感觉生活好无聊,人生都没有意义了。
B:你为什么不去找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呢?
A:是的,但是我好像找不到这样的事情。
B:你为什么不多出去走一走,或者是看看书、画画之类的。
A:是的,这些方法我都有用过,但是还是提不起兴致。
可以看出,这个游戏的奥秘就在于,你不是在获取建议,而是在拒绝别人的建议。
即便是对方给出了n条建议,你也有n+1的拒绝理由反驳获回去。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两个人在一起不知道聊什么,通过这种反驳的方式来使话题得以继续,或者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生活无趣、人生无聊”的观点。
这个游戏反映的是父母自我和儿童自我的对抗,父母自我就是给方法、给建议的那个人,而儿童自我是无法应对眼前困境的人。
玩这种游戏的结果往往是沉默或者是对沉默的遮盖,对方已经想尽办法给到你建议,但你这边一点都不采纳,并且一如既往地反驳。
自然到了最后,就会出现短暂的沉默,或者干脆就转移话题。
要破解这个游戏,我们先要明白,前面的那种解答方式,其实是在玩”我只是在帮你“的游戏,看似是在帮助对方,实则你不了解对方究竟是怎么想的。
实际上,要破解它,我们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对方向你提出该怎么做时,你可以回答说:这个问题很棘手,你打算怎么做。
将主导权还给对方,让对方去做选择。
03 看你都让我做了什么
有一句老话是这样说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下面的这个游戏,就跟这句俗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工作中,当同事向你请教问题,你给予了方法,同事按照你给的方法去做,发现出现了问题,然后对方又找到了你,按照你后面的方法,继续操作。
结果还是问题不断,到了最后,快到下班的时候,只听见同事默默抱怨了一声:
看你都让我做了什么,本以为今天能够早点下班,结果还得加班登数据。
这种“看你都让我做了什么”游戏,源自的也是父母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的对抗。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面对这种会与不会的双方差异时,一方很容易以父母的状态自居,成为发号施令的一方,这样一但方法不对时,常常就会引起另一方的质疑。
要破解这种游戏,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决定权交给对方,你虽然是在指导你的同事,但是你不是以强制的状态,而是以建议的方式。
同事可以这么做,也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做。
这样就无形中,减少了发生矛盾的可能性,也给了对方自主做事的更多选择性。
写在最后
这三个游戏,每一个都超级接地气,让人特别有代入感,如果你有遇到,不妨试着用上面给出的方法,跳出游戏的包围圈,开启自己的新生活。
我是被标题吸引来的,本身我是一个喜欢玩游戏的人,虽然水平是菜鸟选手,但对于游戏,还是有着无尽的热爱。
但打开这本书后,让我大吃一惊,书中给的干货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从游戏原理到具体游戏类型,从坏游戏到好游戏,从游戏困境到解决方式,每一步都非常地清晰明了。
如果你对人际交往有困惑、迷茫,或许看看这本书,带你从游戏角度去看待,能给到你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