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福宝宝 安安妈妈
“吃顿饭感觉自己能气死“
“喂饭需要斗智斗勇”
“这顿饭吃得我腰酸背痛”
“吃饭必备——小猪佩奇”
“每次吃饭都要给一个新玩具,不然就哭闹”
……
现如今很多家长每每谈及孩子的喂饭经历,就悲从中来,但纵然自己斗智斗勇了好几年,也没让孩子多长几斤肉,更麻烦的是孩子还对吃饭产生了抵触。一到吃饭,家里的气压就直线下降,情绪濒临崩溃。
“ 在这个阶段呈现出来的问题,一定是在上一个阶段(或更早期)出现了‘错过’或‘做错’。”
——孟丹梅老师
在我们身边,为了孩子吃饭焦头烂额甚至大打出手的家庭不胜枚举。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孩子吃饭这么一件“小事”会让家人神经紧绷,倍感压力?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经过数以万计的家庭调研,结合中西方科学理论分析,我们掌握了一个能够让孩子“快乐吃饭、健康成长”的方法。但是在分享这套方法之前,我们希望您能耐心地了解一下吃饭和孩子身心发育之间的重要关系。
身为家长,除了满足让孩子“吃饱吃好”的生理需求,还需要对孩子吃饭背后的意义有清晰的洞察!
Q1:为什么“第一口奶”必须自己爬着吃?
从出生自主衔乳吃奶开始,这是宝宝最初确立“自主性”及“成就感”的关键时机。
大量科学实验证明,胎儿期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不断地练习吸吮手指、吞吐羊水等动作,他们清楚地知道出生后“自己需要并可以做到什么”,可见生命的自主意识从孕育就已经开始。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为人父母需要了解时机,掌握方法,不要“错过”,不要去障碍,做合格的“协助者”。
Q2:为什么第一口辅食一定要自己吃?
这个伴随着孩子每天的成长行为,是基础自我形成的关键时机。生命的尊严就是从自主地吃第一口食物开始的。
对于出生6个月左右喂自己吃饭的小婴儿而言,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大事,因为它是需要大脑、眼睛、手指和嘴巴精密协同配合的一种能力的表现。它是4-10个月的孩子启发性情、开发智力、建立终生自信的重要方式。
宝宝一旦学会自主进食,就会快速get吃饭的乐趣,从此对于食物的需求和驾驭能力不断升级。通过他们的努力,他们将得到并吃到他们渴望的、喜欢的、营养的食物。
这种幸福感和满足感,是谁都无法给与的。就像人生路上,自己的成就感,只能自己给自己一样。
Q3:如果孩子错过了“自己吃第一口辅食”会怎么样?
不会怎么样。最多就是在生命的初期失去了对自主追求自由的信心,期待,和热情。
不会怎么样。最多就是习惯了没有尊严的生活,在往后余生成为一个讨好型的人。
不会怎么样。最多就是安全感不足、归属感不足、尊严感缺失、自信心不够、存在感薄弱。
如果能接受这样的状态,那么尽管在孩子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就努力喂饭吧!
你可以用手机、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后趁其不备把食物塞他嘴里;
你也可以端着饭碗,追在他后面,见缝插针地喂完;
你还可以循循善诱或者威逼利诱哄她吃下食物!
……
喂饭路上最大的误会:孩子大了就好了,谁还不会自己吃饭呢?
很多家长以“孩子大了都会自己吃饭”安慰当前的喂饭行为。殊不知“喂饭”带来的影响早已“霸占”他们的内在。
虽然孩子后来学会了吃饭,但可能他们一辈子都学不会——自信、自尊、自爱。
人类最大的生命需求是自由。
生命最先争取的也是自由。
当我们获得自由,我们就会深信“我的人生,由我掌握”。
而如果长时间处于“被控制”和“不自由”的状态里,
生命就会产生自我放弃的负能量,将我们带入无尽的困顿之中。
如果你已经错过了“第一口辅食的自主”
那么至少,不要让你的孩子再错过。
在他们的人生之路上,请多多努力,
让他们——自己来。
愿每一个生命,
都能生于自由,长于自由,成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