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根据国家国家卫生健康委提供的数据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
从中医角度看,如何帮助重点人群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呼吸道疾病?
每年冬天是呼吸道病毒高发季节,对于高龄的有基础疾病或者服用免疫抑制、肿瘤放化疗或者孕产期、妊娠晚期和低龄儿童等,都是考验。
在重点人群中如何防治冬季流感呢?中医有个理论叫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我们特别强调,扶助正气,抵抗风寒燥火。可以从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来防护。比如说,冬天温差特别大,室内外温差大,早晚温差也大,这时候要注意更换衣服。
第二,饮食方面,要多吃一些扶助正气、健脾补气的食物,冬天吃温补的食物比较多,比如羊肉、牛肉、鸡肉等,避免吃一些燥热油腻的食物,它会难以消化,这时候可以搭配一些萝卜,民间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可以帮助消化又可以滋阴补气。另外可以选择一些药膳,以补气驱寒运燥为主,如党参、黄芪、生姜、紫苏叶、核桃等煲不同的汤,搭配不同的膳食,抗病能力就会增加。
第三,居住方面,在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多通风。当然很冷很冷,零下三四十度了,通不了的时候那是例外。比如,西北地区有一些很冷的地方,不仅要通风,还要保持湿度,因为很干燥。南方地区没有暖气怎么办呢?可以加一些保暖的电器。
另外,中医说运动养人,一定要进行运动,一个人的抵抗力好,运动很重要,但是这么冷的天怎么运动呢?早上允许的情况下,9点、10点,下午4点、5点、6点,还有太阳的时候去运动,但是要避免大汗淋漓,容易伤气。
第四,要用中医药辅助的疗法,按摩足三里、肺俞穴,另外要泡脚,平时可用紫苏叶、艾叶、生姜、桂枝,晚上睡觉前泡一泡脚,效果就会非常好,就会提升抵抗力和抗病能力,中医说就是提升正气,抵抗邪气的侵袭。
好多儿童患病后,虽然烧退了,但是还有很长时间的咳嗽,从中医角度要怎么缓解咳嗽这个症状?
中医来说,儿童是“稚阴稚阳”的体质,疾病刚刚好的时候,脾胃功能比较脆弱,这时候有些家长比较着急,会给吃一点补品,过多了就容易增加脾胃的负担,引起咳嗽。
还有一种家长着急的情况,孩子有一点发烧,38度、39度,就想6小时、5小时后退烧且不反弹,这时用药很猛。中医有一个理论,太过苦寒或者太过热,就容易“关门留寇”,风寒或者风热之邪祛不干净。这些方面引起的咳嗽,有几种办法。
首先要辨清楚是风热还是风寒。
风热的,喉咙痛,有一点黄痰,有点黄色的鼻涕,可以用清热解毒化痰的中成药,或者化痰的西药。
风寒的,咳嗽,喉咙很痒,像一些刺激性的咳嗽,一咳嗽就流清鼻涕,这时候就用一些祛寒解表补肺气的中成药。
另外,燥咳、干咳,没有痰,咳嗽声好像撕布一样的,就用润肺的办法。
食疗方面,清热解毒的食疗很多,如雪梨、马蹄、冰片、川贝等。
风寒的用陈皮、生姜、橙子放点瘦肉炖水给小孩喝,也能祛风寒,但是要辨证准确。
风燥热的,可以用沙参、麦冬、蜂蜜等。
另外一些咳嗽的患者,本来已经好了,吃了一点水果、冷饮,咳嗽又加重了。很多家长很注重给小孩吃水果、青菜,但是物极必反,很多小孩现在只吃水果,只吃青菜,中医说这些食物很寒凉,如果患者体质比较寒凉,食用后就容易咳。尤其一到晚上,更容易咳嗽、流鼻涕、出汗,所以家长要判断清楚后给孩子正确的食疗方法。
还有一些中医疗法,用风筒帮孩子吹大椎,用生姜擦擦气管部位,有助于缓解咳嗽,前提是孩子没有重症肺炎和其他比较重的症状,如果有,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