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京派小说
第一节从一场争论说起
086在京派研究问题上,我们要反对两种倾向。
第一是不要不承认事实。明明有这个文学流派,却硬要否认,那是缺乏起码的实事求是态度的。
第二是不要任意夸大京派的队伍,无根据地把许多作家列入京派名单,那同样是不科学的。
第二节京派小说的形成、发展与主要作家
087京派小说最早的一位作家,是以写乡间儿女翁媪日常生活著称的废名。
088沈从文是京派最杰出的小说家,是京派有代表性的大家。
089沈从文小说确实努力在富有诗意地表现湘西“社会的每一面,每一棱”。较废名“宽而且优”,这个评价应该说是诚实而又谦逊的。
090沈从文小说另一贡献是拓展丰富了京派的艺术趣味和审美境界。
091沈从文对京派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提高了京派小说的艺术水平。
092 30年代中期是京派活跃的时期。《大公报·文艺》的接编,《水星》《文学杂志》的创办,都在这个时期。
093京派最后一个作家是汪曾祺
第三节京派小说的风貌和特征
094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
扬抒情写意小说的长处,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炉
总体风格上的平和淡远隽永
简约、古朴、活泼、明净的语言
095京派小说第一个显著的特色,是着力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096在京派作家看来,淳厚、善良、美好的人性除保留在农村以外,还往往本色地体现在天真无邪的儿童身上。
097京派小说另一重要特色是:把写实、记“梦”、象征熔于一炉,使抒情写意小说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098京派小说以抒情写意作品最为见长。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几乎全是抒情写意成分相当重的,有些简直就是小说体的诗。这种情况完全是作者有意为之。
099在小说创作中渗透感情,凝结诗意,形成意境,这是京派作家们共同的审美追求。
100“梦”的成分有哪些呢?大体上说,无非是融作家的“情”入小说,融作家的“意”入小说,融作家的想象入小说,融作家的美学理想入小说。
101京派小说意象中象征性内涵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作品的抒情容量,增强了含蓄性,扩大了小说艺术表现的空间。
102京派小说再一个显著的特色,是总体风格上的平和淡远隽永。
103京派小说往往具有温厚的牧歌情调,它对这个流派总体风格的形成大有关系。废名最有代表性的一些小说,像短篇小说《菱荡》、长篇小说《桥》等,都具有浓重的田园牧歌风味。
104沈从文说:“神圣伟大的悲哀不一定有一摊血一把眼泪,一个聪明的作家写人类痛苦是用微笑来表现的
105京派小说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是语言的简约、古朴、活泼、明净。
106“这时节他们正过一条小溪,两岸山头极高。溪上一条旧木桥,是用三根树干搭成,行人走过时便轧轧作声。傍溪山腰老树上有猴子叫喊。水流汩汩。远处山鹊飞起时,虽相距极远,朋朋振翅声音依然仿佛极近。溪边有座灵官庙,石屋上尚悬有几条红布,庙前石条上过路人可以休息。”这两整段都没有一个“的”字。句子长短不一,简峭利索,很能绘声绘色。作者善于将描写转化为叙述,在叙述中杂以情趣,因而更收到古朴悠远的效果。
107京派小说语言的简约、精炼、活泼,还同作家们努力借鉴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有关。
108他们的语言各有个性,但又都洗练、活泼、明净并带有不同程度古朴的意味,因而具备一个流派的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