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二月二,以往每到这个日子,都会有很多事要忙,让我不免又想起小时那些亲人那些事。
(壹)
奶奶在这一天会交代大家不做针线活,意思是怕“扎了龙眼”。因为今天苍龙要抬头,开始行云布雨,妇女们做针线活会刺伤龙的眼睛。
奶奶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奶奶会从扫帚上抽出一根竹子,回到屋里,里里外外敲打一遍,边敲边念叨:
二月二,敲锅底,烧陈菜来吃陈米;
二月二,敲炕头,吃香喝辣不犯愁;
二月二,敲屋山,金子银子往家搬;
二月二,敲砖台,蝎子不蜇光腚孩;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然后奶奶带着全家人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不留一点死角,真正做到让蝎子蜈蚣无处可藏。
我们这些孩子们则在院子里蹦蹦跳跳唱着关于二月二的童谣:
二月二,围大仓,谷子黑豆往里装。
先装米,后装面,再装几个咸鸭蛋。
娃娃娃娃你别看,货郎挑子到门前。
(贰)
父亲这一天早上是家里最忙的一个人,先是要在日出前“围仓龙”,“围仓龙”要用几天前就积攒好的灶灰,在自家院子里或者是院门口,也有在自家谷场里。用灶灰像盘龙样撒下一圈一圈,中间挖一小坑,放入五谷杂粮,用青石板盖上。一般撒三圈,三个圆圈代表粮囤的上口、下底和中间的箍。然后再撒两条向外延伸的线段,再于这两条线间圈外地方撒两条线连起来,代表爬囤的梯子,这样意味着丰收,粮囤很大,需用梯子才能爬上去。
早早“围苍龙”以后,父亲还要去“挑龙头”。那时候家乡没有自来水,每天都要去村北的一口大井挑水吃。所谓“挑龙头”,就是一大早抢先挑到第一桶水,那么谁就挑到了龙头。父亲一般是天还没亮就去挑了回来,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每年的第一是谁,不过大家只要在二月二挑到了水回家,那么就会认为自家挑到了龙头。
今天开始,父亲就开始春耕准备工作了。二月二以后,天会慢慢开始下雨。这时你就会发现,一场春雨过后,整个天地都是绿色。河边柳枝绿了,地上小草钻了出来,迎春花盛开,到处都是欣欣向荣。
(叁)
二月二这一天,母亲一大早要“炒料豆”,现在大家叫糖豆。这个风俗是古时候龙王因天下大旱擅自降雨被玉帝压在山下,人们在二月二这一天炒玉米、黄豆而让金豆开花,解除了压山符咒,解救了被压的龙王,所以这一天称为“龙抬头”,这一天家家户户炒料豆。
母亲一大早将黄豆炒得焦脆,然后拌上白砂糖,俗称“炒蝎爪”,这是我们孩子最期待的,因为小时候被蝎子蜇过,据说吃了“炒蝎爪”就不会再被蝎子蜇。那会儿我想的是为啥没有“炒虻嘴”、“炒蜂嘴”、“炒蚊嘴”,甚至蜈蚣、蚰蜒等等一切蜇人的东西都给炒了!
母亲对于料豆还有一种炒法,这个是咸香味的。要提前选好黄豆,淘洗好,用水泡上。把上好的沙土摊放在太阳底下晾晒,等黄豆吸水饱满后,和晒好的干干的沙土一起炒,湿的黄豆遇上干的沙土就变成了正月十五的元宵一样,裹上了一层沙土。这会儿水蒸气会慢慢多起来,直到黄豆炒干,再也没有水汽,黄豆就会像爆竹一样噼啪炸响,到再也不响的时候,料豆就炒好了。这时候放到筛子里筛去沙土,就剩下鲜脆的料豆了。
(肆)
哥哥在二月二这天早上也有自己的活要忙。早上起来,哥哥手里拿着饭勺跑到堂屋门口敲起门头来,一边敲一边念叨:“二月二,敲门头,金子银子往家流!”
接着就是敲门框了,哥哥念的是:“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
最后是“敲门枕”,门枕是指垫在大门框下的长方形石块。哥哥用手里的旧饭勺边敲边念:“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哥哥念的谚语跟奶奶念的有点异曲同工。
(伍)
二表叔是父亲的表弟,每年的二月二,他总是最忙的。因为二月二这一天还有一个风俗“剃龙头”,二表叔则是我们这儿有名的理发师。
一早二表叔会挑着剃头担子走街串巷为人理发,后来在街上租了一间门面正式开起了理发店。因为他价格便宜手艺好,所以他那生意一直火爆。
吃过早饭,我和哥哥就来到二表叔店里。我喜欢坐连椅上,看着二表叔给别人剃头。二表叔先是拿出自己珍爱的匣子,取出里面用桐油保养的发亮的各种剃头工具。在台子上一字摆开,剃头推子、刮脸刀、挖耳勺、梳子、刷子等。
二表叔除了理发手艺好之外,还有一个吸引人的技艺按摩。他给人洗头的时候都会给人头部按摩一会,洗完头你会觉得精神百倍。所以平时即使不理发,也会有人专门过去洗个头,毕竟洗头比理发便宜,还能有头部按摩的待遇。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奶奶、父亲已经相继去世,这些风俗大家已经不再在意,仅有姐姐今天炒了糖豆,围了苍龙,其他人每年的二月二还记得只剩下理发了,料豆也不再自己炒,却是跑到超市里买点吃就好,还有几个人记得这些风俗的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