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第551天
今天的约练,我做观察员。
之所以选择做观察员,还是因为对两位老师的了解,感觉两位老师都很厉害,自己内心还是有恐惧的。
非常感谢多老师贡献的案例。多老师有责任心,有爱心,雷厉风行,热爱学习,自我觉察力强,这样的人格特质让我很欣赏和佩服。
李老师给我的感觉两个字:暖、温。我想这是一位优秀的咨询师所必备的特质。
针对今天的约练,我们主要在两个点进行了探讨。一个是咨询目标的设定。另一个是焦点问句的使用。
一、咨询目标有可能是不断变化的。来访者当初的咨询目标,在不断聊的过程中,会产生变化。因为在她自己讲述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反思和觉察,所以当初的期待可能就会有所变化,咨询的目标就会跟着随之而进行调整。那么作为咨询师就要跟随来访者现在想要的目标去聊。因为咨询目标必须是来访者他想要的目标。
咨询目标的设定,没有固定的程式。咨询也同样。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一书中讲到:治疗师必须努力为每一位病人创造不同的治疗。治疗师必须准备好,走到病人所走到的地方,尽其所能的在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根据病人的特点,不断改进治疗的过程,既不是治疗的基本工作,也不是治疗的序曲,而是治疗最核心的工作。
欧文亚龙写道:我试图避免采用事先已经构架好的技术,极力让我的选择出自治疗情境,当时的要求,我相信技术只有产生于治疗师和病人每时每刻,都有所不同的互动中才最为有效。
今天的咨询中,李老师跟随多老师的诉说,尊重,倾听,共情,具体化,让来访者的情绪得以宣泄和平复,从而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觉察,反思成长,构建解决之道。这样的咨询风格,虽然没有更多的运用焦点的问句,但是同样达到了咨询的效果。我想这是非常好的。
欧文亚龙说:我们最终都需要超越已经学到的技术,信任自己的自发反应。
所以想给李老师说:不必纠结于自己有没有去用焦点的问句。“道”永远大于“术”。你已经超越了很多。
二、焦点问句的使用,我是这样认为的。奇迹问句,例外问句,成果问距,追踪问句等等,这些问句只有用在最恰当的时间和状态里,它才是有价值的,才能发挥效益的,才是对来访者有帮助的,才是对建构解决之道能够发挥作用的。所以我们不能为了用问句而用问句,那样反而有点多此一举,狗尾续貂的感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可用可不用的时候,就不用吧。
非常享受和两位老师度过的这一段时光!这样的约练是很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