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立

對立的來源通常會來自身份的認同,把相同條件或背景的歸為跟自己同一類人,並把不屬於跟自己相同類型的人歸類為另一類人。

跟自己相似的群體就是(圈內人)不同的就是( 圈外人), 對圈內人下意識會給予肯定及更多支持,但對圈外人則偏向嚴苛及對立甚至是敵對。

很多認定的條件是不能改變的,如性別,人種等等,也有些是屬於可以變動性的,例如: 職業,地位,社群團體等等。基於自我生存及自我保護的機制,都會做出種種選擇跟應對,但是若產生非我即敵的認知就可能產生嚴重對立跟衝突,甚至產生非常大的個人及團體損失,更嚴重的甚至是國家跟世界層級的傷害。

這類對立事件從古至今仍不斷上演,只是戲碼不同而已。在其中屬於優勢團體的部份總是佔據大量資源並打壓劣勢團體,而處於劣勢的那方會集結成團體來反抗,以此獲得更多生存的資源或身份的改變。

對立的根本在於認同的觀點,如果我們把條件再放大到可以包含到你原本認知的圈外人那部分,再度的重整成新的一個圈內人的方式,對立的感覺會不自覺的降低很多,並且慢慢的能同理並認可他們。當然,對立感也會消失。

對立感的消失最先得到的好處就是損失的減少,很多有形無形的成本在對立過程會不斷的損失,減少對立感少付出成本就有更多資源來幫助自己。

再來是加入新的資源,對立感消失後加入了原本不會也不能使用的各項資源,不但使選擇方案更多了,也開啟更多新的可能。

總而言之,用包容取代對立,用合作取代競爭,從小地方開始都會慢慢產生不同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