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们学习《<论语>十二章》,其过程还是非常快乐和深受启发的。
一个班选择用课件,一个班选择不用课件,最后还是发现不用课件,课堂更加灵活,所以上到最后一课时时,两个班都弃用课件,自由灵活发挥。
快速疏通章句,一个学生读,然后译,然后老师再对知识点做强调,这就是学习任务一。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章句,阐释此章句的内涵,并向别人推荐,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等,学以致用,这就是学习任务二。
教学过程尽量设计简单,在简单的教学设计之下,让学生在简约的框架下自由充分发挥。日常教学,不讲究花里胡哨,重在能让每个学生都能静下心来,参与进来,并且都能学有所得。
完成学习任务一时,正音,正译,落实基础,重在理解意思的同时,落实双基。
为了让课堂有意思,我抓住“好学”做充分发挥,并问同学们:“在孔子的心目中谁才是这样的好学着呢?”
没想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颜回!”
我追问:“为什么?”孩子们回答:“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对,这就是夫子所说的好学的第一个标准:安贫乐道。我想问同学们,安贫乐道和好学有关系吗?”
“只有安贫乐道,才能更专心学习,能够更好地排除外界的干扰。”
“我想到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就是这样安贫乐道,专心求学的好学者。”
“老师,颜回也符合‘好学’的第三个标准——就有道而正焉。”
“何以见得?”
“第十章内容里看出来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颜渊到有道的孔子那里去请教,去学习,不就是去匡正自己吗?”
“厉害!”
“老师,颜回还符合‘好学’的第二个标准——敏于事而慎于言。”
“哪里可以看出来。”
“第十章的最后,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说明颜回谦逊,不说大话,而且勤勉于事,请求践行,能做到知行合一。”
“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学习第一章时就能联系第十章,把第十章也学习完了,你们前后相关联系学习法令人佩服。”
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颜回,我趁机给大家补充了一些颜回的相关故事特别是夫子对颜回的喜欢和评价。
鲁哀公问孔子有没有见到好学者,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