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YangSiR说-2024.09.01.】 周日,杭州,晴
为期12天的“90学时集中培训”在8月底结束,这下总算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设想”是挺美好的,但“现实”却不允许。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九月一到,我们便得正式开工了,迟到早退那是不被允许的。也因此,想好好的“睡个懒觉”的想法,也仅仅只是一种美好的意愿而已。事实上,从8月25日开始,为了应对培训,我已经请了几天假了。好在学校领导对这项培训工作相对重视,在“不影响学校工作”的前提下,让我可以心无旁骛的安心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安排在杭州的一家三星级宾馆,那里是提供住宿的。但印象中除了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的那几天以外,我几乎很少住在那里。一来是我认床,陌生环境下我几乎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二来也是因为交通比较方便,单程大抵也就75分钟左右。早上六点半出门还可以去宾馆用个自助早餐,下午五点半培训结束在宾馆用完晚餐后回家,时间上也很宽裕。
12天的培训,安排了三次外出考察学习。除其中的一次是去杭州市郊一所据说是专搞“弟子规”教学的基层学校(这个问题以后我会单独拿出来说一说)外,另两次分别去了杭州著名的博物馆、纪念馆。而这些地方跟我所接受的“国学培训”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些关联,倒也算得上师出有名。
其余的几天时间,在培训地认认真真的接受教育。总体感觉,这些大学里的教授们对于其专业知识,是有较深研究的。他们所提出的一些新颖观点,还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这里先不说他们的有些观点是不是偏激,是不是跟我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相悖,但教授们能在这些方面引经据典、义正辞严,而且大多能用材料佐证,能自圆其说,这很不容易了。能用他们的理论,来说服像我这样轻易不太容易被说服的人,这就能证明他们是有真水平的。印象最深的是桐乡高级中学的正高级教师杨大忠老师对于“水浒”故事情节的熟悉程度、对于《水浒传》这本古典名著,以其渊博的学识所加注的独特而深刻剖析,绝对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专家”级别了。
而最让我钦佩的是这些教授、学者对于培训、上课的那一份认真而执着的职业素养。有的教授上课,激情澎湃,上课内容也生动幽默,课堂气氛非常好,培训班的同学们大多听得津津有味。但也有些内容,如佛教要义、古代书院等,相对比较枯燥,从“内容”上讲不太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而且讲课的教授似乎也缺乏热情,照本宣科式的平铺直叙,于是乎,一个原本应该满满当当听课的教室里,那些原本应该坐在这里听课的学员便陆陆续续的开始溜号。最过份的一次,到下午五点临下课前,教室里只剩下了6位学员。如果我是授课者,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的心情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但据我观察,那一天下午一直到五点,给我们上课的那位老教授依然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把内容给讲完,情绪上并没有因为听课学生的陆续离开而受到丝毫影响,颇有些深山隐士“你走你的、我讲我的”的高深莫测之态。我在想,如此古井不波的境界,如我等凡夫俗子不知要修炼到何时。就这一份坦然、这一份淡泊,或许是这次培训留给我的最好、最实用的“知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