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只要自己在做事,就会有收获有成长,外在的收获是很缓慢的,而内在成长的喜悦却是巨大的,我的收获是臣服于当下,这个点真的是很意外,也很震撼。
就是我在大脑层面觉得我的努力,可以改变很多,可以做到很多,包括不可控的因素,但臣服于当下才发现你做到了当下最好的部分就已经非常好了。
还有跟导师的表达,让我从第二热爱转换成第一热爱的亲子活动策划师的养成计划,我感到非常开心,人是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热爱的,我就是要从第一热爱开始,不将就自己。人生突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是可以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的。
而这样的调整,让我的学习放松了许多,我亲身经历过放松的状态反而可以写出意想不到的文字了,放松的状态反而可以更文了,不是那种必须要达到的紧张感,凝固感。
不知道为啥,成长中读书中,学到的都是“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让自己退无可退,潜力就激发出来了“的理念,就像我曾经看到的一副图:一个人被困,一只手紧紧抓住一根树枝,下面是万丈深渊,而树上有毒蛇,树下有猛虎。
如果爬上树会被毒蛇咬死,跳下树会被老虎吃掉,而旁边还有万丈深渊。好像怎么做都是死。如果是这个人,你该如何选择?
这是我参加某一个读书会,一个带读人提出的问题,说可以害怕得死,可以什么都不做,可以在当下臣服这种状态地等死。
我们过于看重自己绝境逢生的能力,觉得这种能力才牛逼。真的,人不需要总是以这种能力示人的,生活中大多数时候也不需要这种能力。确切地说,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凶险,不需要那么强的爆发力。
我们成长中的不逼自己一把,跟上面这个图有什么分别呢。我们以为人的潜力只能靠逼迫。而没有第二条路了。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作者塔拉出生在美国一个偏远的地区,童年在父亲的废料工作,她的父亲不相信政府学校和医院,17岁之前的塔拉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学,在父亲的废料场工作中被废铁割伤受伤,父亲也从来不让去医院救治,哪怕有一次塔拉差点失去生命。
塔拉的父亲一直带领全家挖地窖存储果肉罐头,抵御世界末日的到来。就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家里几个孩子都不送去上学。塔拉和哥哥都完成了教育之路。塔拉虽然原生家庭特别糟糕,她考入杨百翰大学,剑桥大学。
塔拉的成长之路,我看到了生命哪怕经历多少艰难,ta都有自己想要去的方向。生命自有方向,我们做父母的不需要去过多干涉,不要去板正ta,不要人为制造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