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晴
(个人日记——吾日三省吾身。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想法,记录成长。文责自负,原创首发。)
十八九岁的年纪看了史泰龙主演的系列电影《洛奇》,看电影的时候我血脉膨胀,热血沸腾,就想去战斗,无论是哪一种战斗,我就想快速站到赛场上,去挥洒年轻的荷尔蒙和充沛的体力。那时候的我真年轻,早上晨跑跑了十公里,当天下午参加活动又跑了一个十公里,晚上还和同学一起参加辩论,活力满满,精神抖擞。
那几年我看了不少美国的纪实类竞技体育电影,尽管好莱坞的流水线生产的电影就那么几个套路,只不过在不同的竞技体育的包装下,让观众热血沸腾,血脉膨胀而已。但是的确给予了我很大的力量,尤其是在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人总是有那么几天陷入情绪的低潮,干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干什么事都觉得没有意思,就想躺着,应该干的事却一直拖着不去做,这样颓废,这样消沉。这时候看一些心灵鸡汤类的文章,读一读成功学的书,看好一看励志的电影,的确可以重燃斗志,重新投入到生活的战斗中去。
美国文学接触的不多,也就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这几个是我喜欢的作家,其他如果说喜欢,那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完全是为了附庸风雅,装有文化。美国大片我倒是没少看,除了各种尖端武器大场景类的军事题材爽片之外,我喜欢的就是美国纪实类题材的电影了,其中最喜欢的当属竞技体育类纪实电影。其中传递出的精神才是美国文化的内核,永不放弃,战斗到底,一切为了赢,赢才是目的。我想这种题材的电影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核心原因也是如此。
美国本就是印第安人的狩猎场,结果一些欧洲的流氓罪犯以及活不下去的拓荒者,飘洋过海去到美洲大陆,通过烧杀抢掠,坑蒙拐骗建立了这个国家,因此这个国家的文化基因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别看嘴上讲着什么“自由,平等,民主”,这一切都是在实力相当的时候大家嘴上说的名词,实际上一直都是明争暗斗,烧杀抢掠,巧取豪夺,从不在乎什么生命的自由,尊重什么生命的独立自主,尊重个体的平等民主,这都是忽悠啥子的口号。所以他们的文化基因里天然就流淌的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个“强”字当中,包括“强人,强盗”的含义。
大学期间,我做过“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对比研究,今天回过头来看,其中还缺一个核心论点,二者在是否受道德约束上截然相反。
中国梦作为中国集体文化的表达,我们也崇尚自信,自立,自强不息,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约束之下,尽管有的时候一些所谓的英雄人物不会完全尊崇这种道德约束,但是当他们采取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或者阴谋诡计的时候,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是羞于启齿的,是不能公开宣扬的;而美国梦所宣扬的个人主义完全不受这种道德约束,他们可以公开宣扬自己采取的手段不光彩,不正大光明,但是无所谓,因为他们获得了胜利的结果,攫取了利益。
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文化,中国人讲究为富要仁,强者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负责就会被唾弃。而美国文化则完全不会,我富裕,我成功,无论我曾经是烧杀抢掠,还是我祖上是巧取豪夺,总之一句话,我有钱,我成功,所以我就是对的,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从这个角度来讲,美国的确是资本家的天堂,在美国资本家天然就没有原罪,反而贫穷就是原罪。正因为如此,所以美洲大陆,尤其是美国才更加需要共产主义思想去掀起风起云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扯远了,重新说回来。纪实类竞技体育电影的确可以给人以力量,在人情绪低落的时候。人的生命力,精力不可能始终旺盛,所以要找到自己调节自己生命力的方式和手段,当自己情绪低落,生命力低下的时候就应该给自己重新注入能量,继续开始战斗。生活是一场永不能停歇的马拉松,大家只能拼了命的往前,躺下就只有原地打转,就此终结,此后再也与美好风景无缘了。
给自己的生命力注入新动力,而这个动力需要我自己去找寻,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