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是周人追述其始祖后稷事迹的长篇史诗。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后稷刚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年幼会找东西吃,稍长就会种大豆。大豆一片郁葱葱,禾穗列列垂下头。麻麦密密如绿毯,大瓜小瓜叠成山。
匍匐:伏地爬行。
克岐克嶷:岐,知意。嶷,识。指幼年聪慧。
就:趋往。
蓺::同“艺”,种植。
荏菽:大豆。
旆:草木茂盛。
役:通“颖”,禾苗之末。
穟:禾穗丰硬下垂的样子。
幪:茂密的样子。
瓞:小瓜。
唪:果实累累的样子。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大雅》共有三十一篇,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的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文王之什》:生民、行苇、既醉、凫鹥 、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