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完全适应已经到了2021年,新的一年的十二分之一已经嗖地过去,转眼就要过年了。
身在职场时,对年能够期盼的唯一理由是难得的一次长假,离开后,最不缺的便是时间,对年几乎没有了期盼。而今天,时隔数十天,父母又从家乡寄来一大箱我爱吃的蔬菜,还有数根腊肠、一只醇香的腊鸡,关于小时候浓烈年味的记忆呼啸而来。
刚进腊月,鱼、猪肉早早备上了,父母忙着腌制腊味,灌制香肠,院里窗下挂着的都是让人垂涎、倍感幸福的各式各色的肉、肠;糯米面也早早磨了,找个阳光晴朗的日子,调面糊摊出许多张糯米饼,切成菱形小块,放在艳阳下晒干,年前和红薯圆子、黄豆渣圆子以及生面制成的麻叶一起炸了,就是春节待客或者自家吃的最美味的食物;动炸锅大概是最有年味的时刻,一家人全部动员起来,厨房里、饭厅里所有人都忙起来,油香和炸货的香气弥漫到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是最温馨最火热的烟火气;老父亲会早早买来瓜子、花生、蚕豆,老母亲会将瓜子淘洗干净再晾晒干,然后用盐小火慢慢地炒,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妈妈亲手炒制的花生瓜子是最香最脆的,哪个品牌都比不上。
那时候孩子们每人从头到脚添置一身新的,鞭炮花炮会买上许多,年还未到,便能听到七零八落的鞭炮声。重头戏还在年饭上,家乡的年饭与众不同,在大年三十的早上吃,而且比谁家吃得早谁最吉利。那时候父母可能在清晨一两点就起来在厨房忙乎,小孩子其实激动得睡不着,躺在温暖的被窝里闻着肉香、饭菜香,直等到那声叫起床的呼唤。四方的桌子上摆满鸡鸭鱼肉和蔬菜,一般都会摞上两层的盘碟,中间是老式的火锅,豆腐、家乡特别的青菜包子是必备的,寓意清清白白,一整条鱼少不了,年年有余。等到父亲按照老式的方式请了祖宗,放完一串长长的鞭炮才正式开吃。一般吃完天色可能才刚放亮,已有邻居、近亲的孩子们更早吃完年饭,找上门来玩了。
到黄昏时,会提着妈妈早早熬好的米汤跟着老爹一扇扇门贴着春联,门口的大树杆也不能落下,贴着“开门见喜”的大红联。整个家因为喜气洋洋的红色春联而更加喜庆起来,随着亮堂起来的灯光,旧的一年在欢欢喜喜中过去,新的一年在期盼中姗姗而来。
未完待续,但今天需要先提交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