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了一则题为《给老师上课的学生》的故事,深有感触!
故事的内容大概这样,一天,一位叫刘玲玲的老师在给学生上《曹冲称象》的课 文,老师说因为大象太大太重,无法称出它的准确重量,没有那么大的秤。
即使有又谁能够提得起那庞然大物呢?年仅七岁的曹冲自告奋勇地提出称大 象重量的办法:让人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在船边刻上吃水的印记,然后 牵走大象,叫人往船上装石头,等到吃水位置与大象在时一样,再搬出石 头一称,大象的重量就知道了。多少年来人们都传说这故事,称赞曹冲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课 上到这里,一个平时很调皮的孩子姜天居然在课堂上敢于跟老师叫板,忽 地站了起来嚷道:“我说曹冲不聪明!”见老师不理不睬他,又大声喊道:“老 师,曹冲真的不聪明啊!”同学们以为姜天是瞎起哄,也跟着吵吵闹闹,顿时 课堂秩序有点乱。刘老师皱着眉头按捺住心中的火气,挥挥手叫不依不饶 的姜天课后再说。没想到的是课后老师不但没有履行诺言找姜天谈,还向姜 父告状,说是姜天故意在课堂上扰乱纪律。姜天被不问青红皂白的父亲狠揍 了一顿,手掌又红又肿,第二天没有去上课。老师听说后抽空去看望姜天。姜 天见了老师流着泪,满腹委屈地说:“老师,昨天我真的不是在捣乱。我是想 :曹冲为啥不用人来代替石头呢,石头又笨又重,需要许多人搬来搬去,多麻 烦呀!而人是活的会走动嘛,上船下船自己走就可以了,所以我说曹冲不是顶聪 明。”刘老师听了姜天的一席话,顿觉恍然大悟,一拍脑门连连叫道:“是呀, 老师怎么就没想到呢?你说的很对,我应该向你学习,应该向你赔礼道歉!”
我说这姜天真是太聪明了,即使大秤也无法称出大人的重量,还可以用一群小孩 子来称呀,你说是不是?姜天不但比曹冲聪明(当然,他是在曹冲想出的办法的基础上),还比我们这些大人老师们更高明。
我们多少老师多少年来只会生搬硬 套教科书。参考书怎么写就怎么教,被条条框框框死,很少有自己的创新意 识。看完姜天的故事后我不禁为姜天小朋友击掌叫好,这不正是“曹冲称象”式打破思维牢笼的发散性思维生动的具体例证吗?
同时,也勾起我对一件往事的回忆。那时,我担任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在学 校期中统一闭卷考试中,有一道填空题:“在《伟大的友谊》一文中,恩格斯 不但在(事业)上帮助马克思,还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我班有八位同 学在第二个括弧处填的是“经济”,结果被阅卷老师打了个“X”。开卷后,我发 现这个问题就提出异议,认为课文中有“恩格斯把经商得来的钱十磅一百磅地寄给马克思”这句子,“经济”一词应该算没错,应该打“√”。
当时,年段有四个班级,其中一位老师提议看参考书,段长见参考书上写的 是“生活”,就说按“参考书说的吧。”另一位老师也附和道:“对,按参考书 说的,准没错。”少数服从多数,我只好作罢。虽然有点不高兴,但有什么办法呢?你如果据理力争,争得面红耳赤,不会出于公心不负责任的老师或许会在背后议论你争强好胜!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不了了之。
第二天我把考卷发下去时是这样跟孩子们讲的:本老师认为此处填“经济”一词应该是对的,虽然考卷上被其他阅卷老师打x扣了分,那没关系,只要你们真正懂得这个词的意义就行……
虽然时间过去了许久,但我总是会时常想起这件事。身为教师 的我们大人,为什么总是难以打破旧思维定式的牢笼呢?是不是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值得我们去反思呢?如果当时没有以班级平均分排名次,兴许不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