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辈》的成功主要还是在商业上的,截至今日,其票房已经过了七亿,这无疑是很棒的。而至于质量,某瓣上的评分达到8分以上,惹来了一些争议,在笔者看来,是有其一定的道理。
这样一部电影,到底是好与不好呢。据辩证法而言,当然是两面的。之所以评分那么高,其实并非基于我们电影研究似得追究叙事和动机冲突合理性,而是物依稀为贵也。今年的大陆电影市场相较前几年的火热,明显冷清了不少。能够什么都做的相对周全的商业片,也就是《我不是药神》,其他诸如《影》《邪不压正》大导作品,在市场上则是不温不火,不功不过。所以,今年的影迷估计都挺无聊的,包括我在内,充的一张电影卡,奇迹般地还有几百块没有用。《无名之辈》的好就在这里浮现的,那就是实在没啥好看的。喜剧片向来是比较通吃的类型,前有《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妈》之类,要说其电影本身的问题,那也是大大的,但是图一乐,足够。《无名之辈》的聪明,就在于图一乐的同时,又加入了所谓深度内涵,对于一般影迷而言,便觉得很棒,其实也就是某种嫁接罢了。
有意或者无意,戏剧导演出身的本片导演饶晓志在几部他的作品中都采用了这种方式,比如《东北往事》《你好,疯子》,都是颇有些文艺气息,这大概也是迎合了一部分在烂片中熏陶已久而有了品味提升的一群观众。其实无论《东北往事》《你好,疯子》都在电影本身存在着巨大问题,前者的黑色幽默既无聊又无趣,后者则纳入了精神分裂之类略显时髦的元素,但是本身又浅薄的很。没有艺术大师的命,得了艺术大师的病或许说的有些对头。但是到了《无名之辈》,虽然也是加入了艺术气息,但是好的一方面是够搞笑欢喜,人物表演也很丰富,使得观看体验是不错的。
从观影的感受是这样的,《无名之辈》的文艺人设,大概受到了几部电影的影响,陈建斌演的马先勇这个角色,在《暴雪将至》段奕宏演的角色有着几乎相同的人设,而这试图跻身于体制内的梦想在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廖凡演的角色中有着更早更成熟的演绎。当然同样的题材无妨不同的导演去表现,但是如果表现的毫无突破,那就尴尬了。而《无名之辈》的另外一对劫匪则有着宁浩《疯狂的赛车》中娶妻无钱的乡下姐夫小舅子组合有着类似的设定。如果说借鉴或者凑巧雷同还因纯属虚构情有可原,但是和上述几部作品相比,《无名之辈》的劣势就更加凸显。
不必对人物进行过于具象的分析,《无名之辈》整体的风格气质都像极了宁浩的疯狂系列。不论多线叙事,还是环境道具,都是如此,但只是像,模仿。各种高度航拍的使用,就明显的展现了其更加商业的氛围。整个故事的人设是没大毛病的,每一个小人物都在现实中可以找到原型,但故事最大的问题来自两点,一,叙事过于巧合。其实故事的线索比疯狂系列简单的多,就是一组笨劫匪和傻警察的遭遇。故事在各种巧合中创造喜剧情景,确实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不够令人惊叹,原因是太刻意了太巧了。劫匪得多傻可以抢一堆假手机,得多凑巧正好跑到马嘉琪的家。而更巧的还有马先勇王顺才和肇红霞在按摩中心的巧遇等等,在这些巧合构成了主要的叙事动力从而既省心的实现了一些喜剧目的,但是也削弱了真实性感染力和所谓的批判性。第二个硬伤依然是剧本创作的核心硬伤,那就是人物动机的夸大和后果的夸大。为了悲剧而悲剧,为了凸显高级而夸大了人物的悲剧性,比如建立在巧合之上的车祸,还有胡广生泛滥的脆弱的自尊心。从缺钱到有杀念,这与人物心底善良的本性描述是相悖的。而最后开枪打死了马先勇更是不至于。
虽然缺点很严重,但是为何并不大影响一般观众的观影体验呢,那就要说到故事的优点。首先就是喜剧笑果的实施,各种搞笑桥段的完成度还是可以的,哪怕是似曾相识的桥段,但在新的演员和成熟精彩的表演下演绎出来,效果还是好的。整个电影的演员都有着精彩专业的表演,这是给电影加了很多分的。之外就是,虽然故事无甚新意,但是细节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不论对人物表演的把控,还是对小情节的完成。举个例子,李海根不知道怎么就会玩单反而给马嘉琪拍照,马嘉琪躺在地上摆造型。本来属于网络流行的拍照创意,但在其残疾的人设下显得格外有趣,感人。即使是负债的高老板,也不无夸张的向他的老婆说出小清新的爱情絮语,有意思。
《无名之辈》关注小人物,关注卑微的自尊,金钱社会下人的无奈与抗争,作为一部喜剧商业片,还是能给人共鸣,有其可贵之处的。希望我们的电影市场有更多更好的喜剧电影出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