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老实说,小说的中心我没有读懂,支撑我酣畅淋漓读下来的原因是故事的荒诞性和对结局的好奇性。更讽刺的是,看完全书我还在想,为什么叫月亮与六便士?
某豆瓣评论给予了答案:月亮是头顶上的理想,而现实是脚下的六便士。只顾着捡便士容易忘记抬头看看月光,他们不容易理解追月的人。但如果你选择追月,渐渐地你就会飞起来啦。哦,才隐约明白故事的核心讲的是理想与现实的选择。好吧,我真的挺笨的。
真的有人为了理想为了艺术抛开生活中所有的一切,家人、朋友、子女、工作和生活吗?或者这么不顾一切追寻那个遥远且触不可及的理想的行为应该被正在读书的我们追随和效仿吗?此刻我的答案是,我应该不会。做个普通人,能够有所专长,能够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和帮助,能够做到自食其力和经济独立和自由,足矣。
我一直认为读书都是有益的,只要这本书能够引起你的想法和思考。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我可能没有读明白,但有其他的内容让我觉得受到启发和反思。
1 快乐和遵从内心
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被身边的环境推着前进,因为学的是这个专业所以从事相关工作,因为学了这个专业所以不想放弃这么多年读书的成果,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忘了和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且很可能当时选的专业只是随波逐流的顺手一填。恰好我现在好像就陷入这种困境: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想做什么,对于选择工作的考虑无非就两点:一拥有什么,会做能做什么(专业)?二市场有什么匹配机会(需求)?以前我对于选择的态度是:想做什么先去试试,试过之后再做决定,后来老师告诉我:这样生活成本太高了,如果什么事情都想尝试一遍再选择,那需要浪费多长时间。一开始我对老师的话很认同,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和态度。人与人是不同的,老师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希望我们可以少走些弯路早点到达自己想要的目的地,但是成长不就是这样吗,磕的鼻青脸肿之后才能拥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我们的人生这么长,一开始就确定自己之后的几十年生活岂不是有点草率?那就花点时间做想做的事情吧,如果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那就平时多看看多了解不同职业人的生活,充分了解+勇敢尝试=不悔选择,遵从内心,大胆去做你认为使你快乐的事情。(写着写着就鸡汤了,想想鸡汤也没有特别不好,只要鸡汤对你有作用——激励了你当时的斗志,缓解你当时的压力,平静了焦躁的心情,那应该就是值得的。)
2 尽量不要对别人的人生做出评价。
《圣经.马太福音》: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人与人的友谊很多时候是通过共同吐槽某件事情某个人建立起来的,如果这种情况很难避免,这种方式从客观上很难改变,那就尽量改变自己吐糟的那部分内容,尽量避免过多的主观评价以免引起别人对此的不好看法,如果跟朋友倾诉会让心里好过一些,那就多注重客观事实和带给自己的感受,例如,某室友起的太早有点吵,想睡懒觉都不行,精神有点不好。不说他人坏话不见人就吐槽自己的状况——对自己的要求和希望。
3 在恋爱中不要迷失了自己。
假如女人爱上你,在占有你的灵魂之前,她是不会满意的。因为她自身软弱无能,所以拼命地想指挥你,你要是不彻底听她的话,她就不会满意。为了我,世上所有的事情她都愿意做,只有一件除外:让我安静独处。
——很多女生在感情中都会患得患失,多愁善感,想为对方做所有的事来表达自己的爱意,最后迷失了自己。我尤其是这样,我既希望有人疼我关心我又害怕自己一旦进入恋爱就会丢失了自己,所以不敢去触碰感情。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足够喜欢自己才会有人来喜欢你。如果现在没有那个人出现,那就努力提高自己,增强自己的自信,接纳自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以免真的有他出现的时候重蹈覆辙之前的错误。给对方空间,也给自己空间。
我们一生都在与不同的人相处,一生都在学习如何相处。加油,亲爱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