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简书文章,系统给我推荐了非常多关于写作日断更的文章,有人断在20多天,有人断在100多天,有人断在400多天,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毕竟事关我与垂妈换头像的大事。
跟垂妈一起日更简书是一个临时突发奇想,两个人很激动,擦拳磨掌就开始干起来了,今天是日更的第5天,还在兴头上,豪情壮志的觉得自己可以日更个365天。这让我想起了爬山的过程,出发时信心满满,半路时累觉不爱,真正到终点的才是王者,大多数人折在了路上,而真正考验人的是从行程的后半段开始的。
对于日更简书这件事,也重新进行了思考,到底为什么做这件事?也许开始是个随机的想法,但是,既然启程了,就希望更有意义跟价值的去做这件事,以后回看时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断更,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的过程。
日更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如果这个过程变成一个任务,那没必要给自己的生活添堵。我更想让更简书的这个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的过程,每日的输出都变成输入的驱动力,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让自己的思维模式更丰富与多元。
琢磨与思考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就昨天更新的文章来说,写完后复盘自己的文章,我发现我的写作内容其实都是来自我个人的经验以及朱光潜先生单篇文章的信息,其实内容面是非常小的,对于阅读这件事的解析,就显得特别单薄。
早上开始想今天写作主题,每天更新不一样的文章,选题就很关键,刷着牙突然想到既然学习了朱老先生的方法论(耐得住苦、系统性学),怎么也要实践一下试试呀,真正把学与习做起来。
这个发现让我明确了今天还可以延展的主题是什么,我想就着阅读的方向,是去看与阅读相关的书籍,我希望通过以这个命题开始,每天也可以针对这个主题进行知识的输入与文章输出,这个过程不仅仅让我在最近不用为主题烦恼,同时呢,我也可以非常专项的阅读与写作有更深刻的自我的认知与见解,同时,也可以像这次阅读一样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好吧,说了那么多,也小小的写一下今天看书的新发现,就很有趣,昨天对读书的观点,跟今天对于读书的观点,视角全然不同。
在确定了以阅读为主题,我在微信读书上搜索了相关书籍,发现内容特别丰富,有关于阅读的思考的,也有关于阅读的方法论的,我选择从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开始。
昨天说到朱光潜老先生对于读书呀,是非常认真的,讲究的是做学问的态度,所以,阅读是需要下功夫以及系统性,今天阅读毛姆的书,他的观点跟朱老先生的完全相反,毛姆认为阅读应该是令人愉悦的,有乐趣才能享受,带来快乐,东读一下西读一下看状态读也挺好,非常随性自在。有趣的是两个不同的两个观点,我都很认可,哈哈。
所以,在这里的时候,我停下来让自己思考,这个应该怎么看呢?
我想想实际上,两个观点都没有问题,毛姆描述的阅读体验我这么认可,也是因为享受其中,当然,不同阶段对于阅读的理解会有不一样的体会跟需求,这个阶段的我,会选择向朱光潜老先生的观点学习,从累积学问的角度来说,系统性的学习是有必要的,核心是我现在缺少的。
下一个阶段,等我知识更丰厚一些的时候,我应该又想向毛姆一样了,毕竟毛姆之前也逼迫自己非常痛苦的读了乔治·艾略特的《亚当·比得》,所以,看起来轻松的背后,也是离不开厚实的累积的。
之前没有看过毛姆的书,这次因为阅读这个主题去搜索,特地去了解了一下毛姆的背景,英国的小说家跟剧作家,非常有名的“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语言风格非常的诙谐幽默,阅读体验非常的轻松,又解锁了一个知名作家,也是意外的惊喜~
今天时间来不及,只看了这本书的前两章,这个过程像拆盲盒,充满期待,不知道明天会看到什么新的内容,会有什么新的想法呢?希望后面还有更多有趣的内容在等着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