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613天。2021.10.28
基础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是各个心理学分支的基础,是地基。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概括了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成果,构建了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学最基本的理论。
1.任务:把心理学各个分支研究的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类(正常人成人)心理活动最一般规律。
2.内容: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称之为心理现象,它们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活动。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人的心理过程,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心理咨询】能够改变就是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以及行为和人格。行为不属于心理过程,但行为会影响心理,发过来,心理也会影响行为。【心理咨询】不能够改变的是来访者实际、具体的事情,不能替来访者做任何决定,如离不离婚、帮他找工作等,但可以通过探讨他对实际或具体的事情的看法、想法、感受、打算、愿望,进而改变他的心理过程,即改变他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完善他的人格。
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
认知,用日常语言来说,是指一个人对每一件事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认知对人的情绪、情感、动机和行为有较强的调控作用。
认知可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学临床实践的产物。
关于认识: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引发情绪困扰的是事件本身,是外界发生的这件事导致了情绪困扰。而心理学家认为,导致人产生不良情绪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解释等认知。“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焦点解决也特别强调确认当事人知觉。在会谈时,创设一个安全、温暖、真诚、稳定、自由的氛围,让来访者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安全、放松、开放、包容,同时咨询师的尊重、发自内心的接纳、语言与非语言的真诚、热情、积极倾听,了解在当事人的世界里他是怎么看这些事情的,他的感受、看法、思考,同时在这样的氛围中,来访者的记忆在咨询师稳稳的陪伴下开始复苏,许多平日生活中想不起来的东西开始呈现,慢慢地,他对事情有了更多的觉察、思考和新视角,同时也会有更多不同于之前的想法、看法、感受和理解。随着来访者更加的敞开,他的认知阈限越来越宽,把关注点停留在事情本身已然转移到当下的需要、未来的美好生活。)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
了解这些知识的意义,在于在咨询中面对来访者时,可以从他的感知觉初步判断他是否正常,有没有“问题”,属不属于咨询范畴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
内部感觉:痛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
痛觉:痛觉既是外部感觉又是内部感觉。痛觉从感受上来讲,不受人们待见,但痛觉有没有好处呢?从焦点解决的视角一定有好处。因为有了痛觉的存在和提醒,人们才意识到“伤”在哪里?严不严重?需要采取怎样的治疗?是什么受的伤?如何保护好自己不再受伤等。但若没有了痛觉,将会非常可怕。试想别人从背后戳一刀,鲜血直流,你却毫无感觉,该干嘛干嘛,却不知道此刻一个鲜活的生命却在一点点向死亡靠近。
同样,把身体的痛觉隐喻为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话,或许正因为有了痛觉,人有了一系列的烦恼、挫折、不如意,才能调动、激发人们内在的潜能,让生命、人生更精彩。同样,如果一个人的人生太顺遂,就会陷在“舒适区”而停滞向上向前的思考。就如,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亲子关系问题也不断出现,正因为有了一系列的“问题”、状况,我们才开始学习、成长,从而改变之前的互动模式、沟通模式、教养模式,甚至可以打破代代相传的家族模式。所以“痛苦”往往是蜕变的契机和征兆。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破茧成蝶。
作为咨询师面对来访者的“痛”,可以尝试着感受他的痛,接纳他的痛,理解他的痛,共情他的痛,但不能替代他痛,替他想办法消除痛。痛是私人性的感觉,如果不想改变,那就适应。适应了,痛就不在是痛。
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用一句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来说这就是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最典型的就是对暗适应和对光适应。联系到生活中来说,一个人在某个环境中呆久了,适应了,对于幸福、痛苦的感觉也没有太多的反应一样。当然,如果想打破这种适应,就需要尝试做一些改变,改变意味着承受一定的“痛”,包括“求而不得”的痛。
(2)感觉对比。有明度和颜色对比,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也都有对比。感觉对比在生活很常见,如和身边的人比,比孩子、比老公、比房子……越比较或越幸福、越满足,或越比较越沮丧、越痛苦。所以不和别人比,和自己比,与之前的自己比,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就如刘老师的分享“跑自己的”,不要管别人。
(3)感觉后像。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或者人们看明亮灯泡,看完之后闭上眼睛,眼睛里还有灯泡,这就是感觉后像。
(4)联觉。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现象叫联觉。如冰箱采用白色,白色让人想到冷的效果。卖肉的摊位一般都会在肉上挂红灯。再如,生活中,孩子看到父母就烦,进而看到与父母一伙的人也烦。
其他:
1.焦点解决特别看重“行动”,有的学派注重“思考”。焦点解决强调去行动,因为行动往往可以带来顿悟,顿悟一般不会带来行动。当一个人迷茫、纠结、焦虑、痛苦时,不妨“试试看”,当下可以做点什么,或许在不经意的试试看的行动过程,迷茫、纠结、焦虑、痛苦指数都随之降低或消失。因为在行动过程中,会有更多新的思考出来,会有新的体验、感受和视角,然后,情绪可能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对当下引发情绪的人事物的认知也发生变化。
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将时间、精力耗费在纠结中~~要不要做,能不能做。所以“试试看”、“做一做”、“动一动”,是治愈迷茫的良药。
2. 心理咨询能够改变的是:心理过程的认知、情绪、意志,行为,进而完善他的人格。不能帮助来访者解决/他的实际问题,如结不结婚,上不上学,但可以通过探讨,让他对具体事件有更多的认知。
完善人格是件不易的事情,也是需要很久很久的咨询才能够完成的。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是稳定的,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之说,且人格障碍,一般指的成年人。“变态心理学”中写到,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人格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我们就怀疑这个人的心理活动出现了问题。
3.作为咨询师,学习再多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最终都要回到“人”本身,“人”一指咨询师本身,一指来访者这个人。咨询师这个人,修的是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的容器更大、更稳定,身上的“卡点”越来越少,接纳度越来越高。对于来访者这个人,首先关注来访者这个人,尊重,无条件接纳、理解、信任他,即把来访者当回事。焦点解决有一句话“接纳才有沟通,沟通才有合作,合作才有改变的机会。”也就是说,接纳了,才能够“同频共振”。
4.看一个人时,要“身、心、社”三位一体,这是一个思维模同时式。“身”是身体,即生理,“心”是心理,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社”是社会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身心社”
三者是相互影响的。从系统观角度看,身体作为一个系统,内外相互影响,即生理影响心理,心理也影响生理。社会作为一个系统,生活在系统中的人交互影响,人相互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反过来环境也在影响着人。如,一个人身体上的疾病会影响情绪、认知,脾气由温和变得暴躁;又如,一个人长期心情不好,郁郁寡欢,就可能导致身体不舒服,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又如,一个人人际交往不畅,工作不顺,就会心烦意燥。
5.关于情绪“卡点”。有卡点的地方,就是需要成长的地方。通过约练,可以看看情绪背后是什么怪物作祟。其实,情绪背后一般都是我们的认识,有的认知,我们自己知道,如价值观、是非观、信念等,有的埋藏的很深,往往意识不到,就好比是潜意识的东西,意识不到不等于它不存在,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在某个点上产生情绪,这个情绪可能是激动、兴奋、喜悦等,也可能是愤怒、失望、伤心、沮丧等情绪。认知看不见摸不着,却随时随地影响着人们,当我们通过一次次聊(约练/被咨询),找到“卡点”处起作用的认知,讲此认知意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