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很多妈妈关心的,好象有些大,今天我们说些具体的,这是幸福妈妈的育儿经,你看看是否有道理?
给孩子立规矩时,宁可温柔地说上20遍,也不要大声训斥1遍。
细心的父母应该也会发现:温柔地说20遍要比你训斥孩子无数遍有用得多。
在孩子情绪很好时,如果你所立的规矩刚好孩子愿意去执行,这个时候,这个规矩一旦建立起来,孩子就会坚持下去。这是孩子内部的秩序感和你立的规矩发生了响应,变成他真心想要去做的一件事。
所以,家长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和科学方法,不要让孩子内在的秩序感与你立的规矩相抵触。总之,方法+耐心,立规矩的不二法则。
如何给叛逆期孩子立规矩?
1.安全感是建立规则的基础,所以请给孩子一个规律的生活环境,以及尽量高质量的陪伴;
2.孩子喜欢说不的时候,是立规则的关键期;
3.靠说“不”立不好规则,重要的是,要具体、清晰地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比如,“你生气了,可以打毛绒玩具或枕头,不可以摔妈妈的手机”,而不是一句含糊的“不要乱扔东西”;
4.孩子的反应比大人慢半拍,给孩子留出预热时间;不会立杆建影
5.多建立正面的规则,如,你可以在厕所里玩水。避免使用消极地责备、威胁和抱怨,如,“为什么你总是在床上吃东西?”“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你不要总是……”
6.立规则的过程中,爸爸卷入,孩子的规则会建立得更好;
7.不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讲规则,在他哭闹的时候,听不进任何话。这时候,先共情,等孩子心情平复下来再立规矩;
8.给孩子抉择的时候,提出来的条件,一定是你做得到的,不能开空头支票,孩子才会清楚地知道家长讲话算话,慢慢地,亲子之间才会有相互的信任和默契;
9.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建立规则更重要。说100遍不如自己做出来
孩子最爱听的话:我能理解你(的行为、心情)/你这么做,一定是因为……但是(亮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适用场合:孩子的错误言行你不能接受的时候
如果一个小孩子,冲着父母说了一句脏话,一般父母会如何做呢?大多数应该会用指责的口吻说:“你不能说脏话/你怎么能这样说话?!”
其实,较好的说法是:“你刚才一定很生气,才这样对妈妈说话。但是,你刚才那种用词让我很不舒服,请以后别再这样说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说
如果一个大孩子,他在同学家玩到很晚,回家的时间早就超过和父母的约定时间了。一般父母会如何做呢?大多数应该会批评:“你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家?”
其实,较好的说法是:“你今晚肯定是玩得很开心,才会这么晚回来。但是,你这么晚回来是不对的,既没有遵守规则,我们也都很担心你,希望你下次能够按时回家。”
一般孩子“犯错”父母不能接受,都牵涉到孩子的规矩建立、习惯养成的问题。这种冲突、摩擦,是孩子们学习某些规矩、习得某些习惯必经的一个过程。孩子的行为不恰当的时候,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怎么做,而非一味批评、指责。
批评指责很容易让孩子感到被攻击、甚至被羞辱,如此不仅不能教会孩子辨别对错,反而可能阻碍孩子规则意识的真正内化。但若父母能够首先通过“共情”表达出自己的接纳、理解,这种理解才能成为亲子间诚恳交流的开端,更有助于问题解决,以及孩子成长。
规则的建立并不是非要用“强”的办法,有时温和的南风比凌冽的北风更有效果,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