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爱情而已》,很上头。
梁友安和宋三川的爱情,有姐弟恋的特点,但又不完全是单纯姐弟恋的模式。抛开年龄差,其实他们都是非常美好的人,俩人不管是什么年龄,都很值得被爱。
不过,相比宋三川,我还是更迷梁友安。因为年岁渐长,越来越清醒地知道,宋三川这类型美好的男生,不是没有,但真的极为稀少,所以他这个角色反倒有种完美到失真的感觉。
倒是梁友安这类型的姑娘,清醒独立,坚定温柔,智慧勇敢,职场上生活中遇到很多,她们才是我们生活里的甜。
也许是因为女编剧逐渐在占领市场,发现最近几年,追的几部特别喜欢的剧,都是女性视角。除了毫不油腻的爱情戏,其中着墨很多,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闺蜜情。
《了不起的女孩》里金晨和李一桐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友谊;《梦华录》中,盼儿、宋引章、孙三娘,有互怜互助互爱的友谊;《去有风的地方》里,许红豆、娜娜、大麦,从陌生到彼此靠近,从小心翼翼试探到支撑彼此渡过难关,友谊如春风醉人;《爱情而已》中,梁友安和罗念,那种彼此知根知底,在一起身心放松,互相接纳和扶持的氛围,太让人羡慕。
想想这种观念转变,好像时间也不长。因为我们80后这一代成长过程中看的大多数影片里,女性角色存在的意义仿佛都在于“互斗”。这种互斗从来不局限于宫斗剧,哪怕普普通通的纯爱都市片,里面也一定有一个气急败坏心眼耍尽的女二争风吃醋,或者女主总是那个受尽其他女性排挤的楚楚可怜白莲花,单等着男主来拯救。过去那种“互斗”的女性群像定位,现在想想真是纯粹的男性意淫。但不可否认这种输出曾真真实实地影响过青少年时代的我们,使我们不知不觉形成一种内化思维:女性同伴是竞争者。外化到生活中,我们很容易下意识地去评判女性:文科班女生多就是爱勾心斗角;女老师就是脾气不好;女司机开车很危险;女领导就是情绪化,爱为难女下属……随着年龄增长,才慢慢发现其实都是谎言。女生多的环境,往往比男生多的环境更平和;社会新闻中犯下不可饶恕错误的往往是男老师;女司机普遍比男司机开车稳当,事故率大大低过男司机;女领导大多数认真且靠谱……
幸好,社会一直在进步,至少,在文艺作品中,进阶的女编剧,掌握了话语权,已经开始改变输出。就像刚刚过去的那一集中,梁友安教训那个自以为是的前领导杰总:在你们男性的眼里,你们是中心,世界都是围着你们转的,但是在我们女性的视野里,世界是多因素平行的,你在这些因素里,重要性甚至并不靠前。
可不是吗?在有些男性的眼里,女性存在的意义仿佛仅仅是为他们争斗,女性奋斗也好,躺平也好,都是因为他,不是为了吸引他的注意,就是为了挑战他或激怒他。可是其实,他没有那么重要。女性真的没空注意他怎么想。这个时代的女性,越来越多地和姐妹们牵起手,忙着去创造更精彩的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