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小组讨论,我主持,选了7个有关感受的词来讨论,讨论了6个,收获很大。
受鼓舞一一
我:想到个场景,一个是当我把写好的材料送给领导,领导在看材料的过程面带微笑,露出欣喜之色,看好后说不错不错,我觉得这个时候自已是受鼓舞的,觉得自已的付出是有价值的,想写出更多的好文章;一个是当我每次回家和爸爸谈起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时,爸爸总是面带微笑,乐呵呵的,我觉得这个时候也是受鼓舞的,好像自已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希望干出更多的更好的成绩让爸爸开心。
小组同学的点评中,把领导和父亲作了一个关联,认为我在单位满足领导的愿望其实是在家中满足我父亲愿望的延伸,我觉得很有道理,看来,孩子真的一辈子都在受着原生家庭的影响。知道了这背后的逻辑,对自已的帮助真的很大,原来我的内心一直有一个想要满足父亲的愿望,那既然我现在知道了单位的那个人并不是我的父亲,我觉得我就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小组同学自己,她认为她自已小时候的生长环境不太好,没有类似于我一样的受鼓舞的事,但她努力地想了想,还是想起了一件事,就是她在读初中时,突然生病了,由之前老师同学都喜欢的一个人变成了她们眼中的另类,她有几个月没有去上学,但期终考试时她却考了全年级第一,从一落千丈到一鸣惊人,她觉得自已的考试成绩让自已深受鼓舞。这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一个人的一生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但如果内心有一件事是让自已骄傲的,这件事总可以支撑着我们努力前行,我想,这也许就是资源优势疗法里面提倡的要帮助来访者看到自已的优势的真正意图。
轻快:在我写材料的生涯中,有几次下班后,领导安排了一个讲话或经验交流材料,当时接到材料时压力山大,不知道当晚怎么样才能熬过那几个小时,但是,也许是压力大激发出的潜能更大,那几次的材料我都很顺利地完成了,质量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认可。我感受,当材料完成后,自已是感到满意的,在第二天带着材料去上班的路上自己觉得是轻快的,一是感到浑身轻松,像是卸下了一幅重担,二是感到心情特别好,有一种想飞的感觉。
小组同学认为,坚持做自已,会有很奇妙的感觉,对他人没有任何期待,也没有任何要求,就简单纯粹地做一件事,自已的内在会有追求,但对结果不强求。她举例,看到一只很丑的小狗,很轻松愉快,无论是人动物植物,跟昨天不一样了,也很轻快,看到哪里开了一家新店,穿了一件新衣服,和男朋友一起出去吃顿饭,生活中的每一件小确幸,都会让自已感到轻快,体会背后的原因,就是对生活时时抱有一种好奇。
我们二者对轻快的感受还是会有点汪别,具体表现在,她的轻快面广,没有压力,无处不在,比较容易得到,我的轻快面相对较窄,是一种高压释放后的感受,有一种巅峰的体验。
清醒:我感到2024年我做了3件清醒的事,第一件,不再与老赖纠缠,12年了,说话不算数,除了欺骗还是欺骗,要怪还是怪自已,我应该早就看清了他的嘴脸,但自已不愿意接受,以为他良心没那么坏,事实上,人渣就是人渣,你对他报期待,伤害的就是你自己,2024年,果断地干净利落地决裂,哪怕遭受损失,就算是以损失买教训。第二件,股民最狂热的时候,也就是被套的时候,自己比较清醒,避免了一些损失。第三件,有时候,当别人指责我的时候,我知道他在做什么,我知道那是他的问题,并不是我真的没做好,所以,我不生气,有句话叫,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他,生气也是一样,他生他的气,我该干嘛干嘛!在九型人格中,完美主义的人就是这样,他看不到99%的好,但是总能看到1%的不好,如果你不幸遇到这样的领导,有效的应对办法就是他说归他说,你该干嘛干嘛!
小组同学,认为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她的反馈差距很大,可能是对清醒有更高的要求,她认为自已从小就人间清醒,知道要靠读书来改变命运,在别人看来,她非常清醒,但她自己觉得她现在还不够清醒,她崇拜诸葛阳、王阳明的智慧。我理解她自认为的不清醒,应该是那种大智若愚、难得糊涂,这是一种境界,一切顺其自然,不必看得太清。
躁动:生活中,我感到让我躁动不安的最典型的场景就是等人,我时间观念很强,这导致我在等人的期间不能安享当下。
小组同学,她认为自已在考试前是躁动的,这种躁动是兴奋而不是焦虑,好像是想上战场的感觉,她说她的尊严和自由都是通过考场战场获得的,这让我想起她前面说过的话,她几个月没上学,但依然考了全年级第一,让大家消除了对她疾病的偏见,也让她获得想上学就上学的自由。同时她也称,当一件事处理不顺的时候,她也有躁动。
她的分享勾起了我在另一个场景相同的感受,当年参加法学时,觉得公司法学的有点让人崩溃(700多页一本书),第一年没考过,从考场下来后,我就及早复习,花了很多时间,第二年去补考时,我觉得我的内心也是一种兴奋的躁动。
幻灭:幻灭这种感受我想了很久都没想到合适的场景,可能我觉得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受到幻灭的,但在讨论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点,那是我小升初的时候,我笔试上了重点初中的线,但面试时我说错了一句话(面试官问我,你小学读了几年,我说六年,我们那时是五年制,我读二年级时,因为家里没人放牛,辍学一年,我一紧张,把这个算进去了,那一年重点初中有个硬杠,不招复读生,我说6年,别人大概率以为我五年级没考上复读了一年),我的爸爸是老师,那天是他带我去面试的,他一听我在关键环节出了错,因为巨大的担忧导致他暴跳如雷,他让我先回来,他留下来等面试结束后跟面试官讲清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开始害怕,既害怕爸爸的责骂,更害怕自已如果录不到重点初中去,我的人生就会限制在那个偏远的小山村,那时候,在我的心中,重点初中和普通初中就是人生的分水岭,事实上,也是如此,我们重点中学的教学质量与普通中学的教学质量不可同日而语,我记得当时在我回家的路上有一口井,我在井口站了一会,有一种想要投井自杀的冲动,这是我人生中为数不多很绝望的一种,也许这就是幻灭的感觉。我在想,为什么在我们现在看来没有多大的事在当时却会让我们有一种想要放弃生命的冲动?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人与人之间,一个人人生的不同阶段,眼界和资源是不同的,那时候的自已,既没有资源,也没有更多的力量和更高的眼界,所以会觉得问题是十分严重。现在的我也在想,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同一个人人生的不同阶段,所感受到的压力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在咨询,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我们的来访者,而是要通过多听,进入到来访者的世界,去看看来访者是如何看待这件事对他的影响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到我们的来访者。
小组同学,她认为她经历了方方面面的幻灭,她今年才刚30出头,但是别人觉得她就像70、80岁的老太太,历经了沧桑。她觉得自已不断地在从内部和外部同时打碎自已,然后再进行重塑,以前可能是一年打碎一次,现在是每周甚至是每天都在打碎自已。
沉重:我自已感受到的沉重,是有一段时间,我对我当下的工作产生了排斥,我的身体起了反应,我觉得有一些重,表现为早上起来拖拖拉拉,没有了以前那种雷厉风行,我觉得我并不是有意识地在做这件事。我以前每天7点半就到单位了,但那段时间我总是要到8点半才勉强赶上上班。此外,面对这个词,我有一个困惑,就是我看到有人说自已的亲人去世后,心里感到很沉重,我不知道这个沉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它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来呈现。我体会了一下我接到我妈妈去世的消息,我的眼泪是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我去跟我的领导请假时已经泣不成声,我当时的感受是,我失去了我的妈妈一一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我以后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得不到她的关爱,我体验到的是那种没有归属、没有依靠的感觉,我现在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深入地体会了一下,我感觉到妈妈就像固定我生命之舟的锚,妈妈在的时候,这个锚牢牢地扎在岸边,我整个的人放松的、安稳的,妈妈的突然离去,就像小船失去了锚,被波涛带危机四伏的大海中央,没有任何掌控地四处飘泊,无法靠岸,内心充满了恐惧,一种死亡随时都可以降临的恐惧,无论我如何歇斯底里地呼唤,都没有人回应,我感到自已无力又无助,在这个时候,我感受到妈妈对于我的意义,就是一个能够用生命守护生命、用生命保护生命的人;那时候,我感到我的目光是在向外找寻的,那一刻的我不再是现在的我,而是小时候的我,或者说是现在的我身上还存在的那个小时候的我,她占据了上风,我感受不到我自已的力量,我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无比脆弱。然后,就像一个孩子哭闹了很久却没人理会一样,我终于接受了被“抛弃”的现实,这时候,饥寒交迫袭来,求生的欲望激发了我生存的勇气,我开始试着掌控自已的生命之舟,这时我又回到了现在,我的力量让我重新靠岸。可是岸边物是人非,那个熟悉的身影再也不会出现,让人万分惆怅,之后的日子里,我偶尔还是会回来,但是总是会感到荒凉和孤单,有时候,对妈妈的思念就像疯长的草,那一刻,一颗心无处安放。
小组同学A:姥姥90多岁了,身体不好,自己非常担心,但因为在外地工作,无能为力,手头上的事,变得很重,在那一刻觉得世界停止了,心里堵了。
小组同学B:得知一个重要的亲人去世,感到沉重,这种沉重是又沉又重,腿脚变重了,走不快了,心一下子脱离了它当时所在的位置,心脏向下沉,有一种向下拉向下坠的感觉。
网上查阅听到亲人逝去后的那种沉重的感受:
当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那种沉重感是一种深刻而复杂的情感体验,它往往伴随着多种情绪的交织,包括但不限于悲痛、震惊、无助、愤怒、失落和深深的怀念。以下是对这种沉重感的详细描述:
1. 心如铅沉:仿佛有一块无形的重物压在胸口,让人难以呼吸。这种沉重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压迫,让人感觉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压抑和痛苦。
2. 时间仿佛静止:在听到噩耗的那一刻,时间似乎变得异常缓慢,甚至仿佛静止了。周围的世界变得模糊而遥远,仿佛自己置身于一个隔绝的空间,无法与外界正常交流。
3. 情感的混乱:悲痛和震惊是最直接的反应。悲痛是因为失去了一个深爱的人,而震惊则是因为这个事实太过突然,难以接受。同时,还可能伴随着无助感,觉得自己无法改变这一事实,无法让亲人回来。
4. 回忆的涌现:亲人的音容笑貌、与他们共度的时光会不断在脑海中浮现,这些回忆既温暖又刺痛着心。这种回忆的涌现加深了内心的沉重感,让人更加难以释怀。
5. 对未来的迷茫:亲人的去世往往让人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他们可能曾是家庭中的支柱或精神寄托,他们的离去让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可能会开始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价值以及未来的方向。
6. 需要时间来疗愈:这种沉重感并不会立即消失,而是需要时间来逐渐淡化和疗愈。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能会经历不同的情绪阶段,包括否认、愤怒、悲伤、接受等。每个阶段都是对逝去亲人的哀悼和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调整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