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这样的时候,觉得这一天没有啥可写的。”双燕呼应巧的话,也是回答文质老师的话,“所以觉得无事可写的时候,我会找本书来写读后感。”
“你是不是想到小学作文里的——有意义。”文质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觉得没有啥可写”的背后的原因,“其实,我们的每一天都应该一幅作品。”
我不知道现场的老师有没有瞬间“开悟”,至少我也有。我和双燕的感觉很相似,觉得无话可写的那一天便去写读书笔记(记忆里,从9月3日以来,唯独在10月1日这天写了篇读书笔记)。虽然,现在我每天都觉得有很多话可写,常常要取舍一番,如果无法取舍,只要有时间,就都写吧。
生活的意义,只有自己去赋予,去寻找,去捕捉,去领会,去创造,不让自己“空白”的过一天,让每一寸寻常,都成音符。
其实,我没有想过文质老师来之后,我要说什么话,我只想安静地坐在下面倾听就可以了,也不提问。只需要将他说的某个与我“同频”的词汇在脑袋里再过一遍即可。
上午去机场接他,我以为他会戴着帽子,专盯着戴帽子的人看,未果。一见面,他就给我聊课堂教学,就像老友一般,不用寒暄,不用客套。也是,这些年,我们应该很熟悉。
回到学校,我把文质老师“晾”在了一边,扎进我的事务工作里:阅卷、值周、守午休、听课。
必须在“听课”这里停顿一下,下午两节音乐课,是写吧“同听一节课”的时间,我是打定主意要去听的。上次听了燕子的课,韵味还在。这次是两位年轻老师上,也充满期待。
两位的课我都是第一次听。一开场,我就被降服了:全体孩子跟着老师跟着音乐做着舒缓的动作。感觉无论一个多么不安静的人都能在这里马上安静下来。
再次赞叹音乐老师就是一首诗。一举手,一投足,一开口,都是很“押韵”的,和谐的,意境都是很美好的。方堪,专业舞蹈出身,如大伟老师所说:“每一个细胞都在跳舞”。樾樾,小美女一枚,我和瑶坐在后面,当起了樾樾的“花痴”,所有的都是美的:表情、语言、歌声、动作。歌曲是怎样的,就怎么呈现,那些意境,那些场景,那些变化,每一种诠释,都已经成为音符。
音乐老师都自带一首诗,这是专业带来的魅力。
写下这一小段听课感受,也是寻常日子里的一串音符。
几乎是在头脑里迅速转换频道,一会东一会西,才将该做的事做了。4点,去接文质老师到学校。4点半,文质老师和读吧、写吧的成员“聊天”,1个半小时的时间,就是“聊聊”而已,随性一些,散漫一些,非正式一些,更好。地点选在了舞蹈教室,大家坐在小板凳上,听文质老师“上课”。
聊困惑,聊“第一次”,聊“作品感”,聊“写作的意义”,聊“主题写作”……现场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温暖的,笑声也是爽朗的。仅此而已,已经足够。
文质老师说:“现在好人应该联合起来做好事,因为坏人早就联合起来了。一所学校的好人都应该联合起来。”想想也是,好人都不联合起来做事,好的一方就会散落,就不能成气候,好的事情就会无人问津。当初,在做读吧和写吧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于“好人”,而是想让“每一寸寻常,都成音符。”
读和写,现在想得更多的是写。写,安顿自己也好,审视自己也好,找到自己也好,都是一种“生命自觉”吧。
写吧,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