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 1.2《水沸腾了》(1)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采用猜想+实验验证的方式开展,通过学生们自己对一直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的情况的猜想,一步步引导他们去关注水沸腾前后在水温、水量、冒泡、水面、热气以及声音等六个方面的变化,引发课堂关于猜想的讨论,然后再进行实验验证猜想,最后得出实验结果。同时在猜想和实验中去认识和学习温度计与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本节课计划分为两课时,一课时完成猜想和实验的初步观察,一课时进行实验记录分析与两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本周由于是线下开学第一周,进行了线上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的复习,同时加之开学,课堂要求和组织花了一些时间,只进行了一课时的教学。通过目前一周与学生的接触和教学,发现了如下问题,并进行了反思:
①一方面才开学,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和回归课堂,上课的习惯状态等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行和进度;另一方面由于是新老师执教三年级,老师本身对课堂组织和课堂纪律的把控还有待提高,课堂多次强调纪律,同时被学生打断上课等,导致部分班级课堂时间不足,甚至出现实验视频讲解观看到一半就下课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新教师尽快学习成长,加速与学生的磨合。
②不同班级学生存在的差异,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同,要提前了解与磨合,从他们的认知入手开展教学,每个班不能完全一样。之前的教学设计是一对多,没有考虑班级的差异和实际认知。后面在加强了解班级的同时最好能设计针对不同班级的微调教学设计。
③实验中涉及到一些超纲的内容,比如水沸腾蒸发为水蒸气后体积变大了,目前三年级学生还没有进行体积的学习,要如何让他们理解体积的变化可以说是占据的空间的大小,保证科学的前提下尽量用他们的语言讲解。
④要正确去引导学生认识水在100 ℃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再上升,为什么水的沸点是100 ℃,课堂上是通过类比举例,告诉学生,每种物质有其自身的特点,决定它们的特点的是物质的内在结构,比如为什么姚明可以长两米多,而老师却只有一米六?(因为基因等的不同,导致了两个人特点的差异,不同的人有其自身的特点,就如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点,决定它们特点的是它们本身)因为这些内容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解释和理解起来有困难,希望通过举例类比的方式能让他们初步理解。课后也在反思这样处理是否恰当。
⑤课堂大多是老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定向的思考,缺少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讨论。同时为了考虑教学进度,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发散性想法没有加以关注,打击了部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针对这一点我目前还没有反思出比较合适的改进方法(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更增加课堂互动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探讨)。
⑥出于安全的考虑,并没有让学生进行水沸腾实验的操作,只是通过观看实验视频,边讲边看,这也导致了课堂上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观察不细致等情况的出现,特别是关于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很少有学生能够细致观察到全部变化。
基于本周教学情况和教学反思,会在下周的第二课时中加以改进,希望可以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