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已过,初冬已近。南方的冬天没有明显的特征。一年四季花繁树茂,最冷的那几天象征性地穿一下棉袄。
北方的冬天那才叫真的冬天。要是树枝能见到树叶,那定是你花了眼。到处一片白花花,白的房子,白的街道,白的人儿……每个人捂得像大麻袋,像熊猫,像白鲸。
在北方长大的孩子习惯了北方的冷。无论刮风下雪,从不影响孩子们的热情。
松花江上的风肆虐地刮着,天上地下白茫茫一片。松花江的水早已结成厚厚的冰,踩上去发出嗒嗒的声音。落上厚雪还有的走,落上薄薄的一层小雪,冰面滑得摔死人儿。
孩子们不在意大雪还是小雪,只要有空伙同几个玩伴啥也不顾地去玩。江上有抽陀螺的,有滑冰刀的,有玩冰滑梯的……也有堆雪人的。
玩的忘记吃饭,忘记回家,也有玩的直冒大汗,直到饿的不行才想起家来。
我就是在松花江边上长大的孩子,喝的松花江水,吃的是白花花的珍珠米,踩着的是松花江上的冰。
每次出门时都有一个防寒包装工程,我们从上穿到下,从里穿到外,除了眼睛不得不露在外,浑身上下裹得那叫一个严实,没有个把小时晃不出门。
每家孩子都这样,如果哪个部位露出来,就会被刀一样的风割几下,开始没啥感觉,割过几下后,小脸红扑扑的,之后发麻发痛。耳朵不小心露出来,又红又热直到痒痛。长记性的下次定会裹得好一些,玩性大的可能冻得成病根。
无论什么天气,大人们照常上班,孩子们照常上学,街上的人走在镜面的马路上,一会儿摔一下,一会儿摔一下。骑自行车的,一个滑倒,后面跟着一起滑倒,最后撞在了一起。孩子们看了这场面笑得像看了一场戏。
市场上那种室外的早市,商贩们为了讨生活,每天天不亮就星星做伴,辛苦地营生。
无论多么冷,照样卖菜,卖鱼,卖早餐……商贩们刚来市场一,二个小时不感觉冷,时间久了在地上踱来踱去,搓着手,抄着袖。捂着脸的围巾起了一层霜,由于呼吸的气被围着的东西盖着散不去而向上走,结果一闪一闪的睫毛也白了。
各种菜都盖着被子,要么捂在车子里,否则冻坏了的菜难以出手,冻伤的菜要折价一半。他们叫喊着,喊的声越大越想早点卖完回去。
最有名的要属每年1月5日的冰雪节了,这可是冰城的典型节日。在一个公园里集满了所有五光十色的冰灯,透明的冰能看到里面的灯,一件件晶莹剔透,闪着五颜六色的光,没见过的感觉出奇的美。有建筑类的,有小孩类的,有猜迷类……冰灯流行的最初几年,本地人都会欣赏玩乐。
冬天里,孩子们少不了吃上一串糖葫芦,不吃糖葫芦等于没过冬。无论走到哪里糖葫芦一根根像红枝子一样一晃一晃,在白色的世界里光芒四射,眼尖的孩子就会欢喜地冲上去,讹着父母不撒手的非要吃到口。
冰城的夜晚,很少有人在街上走动,没有十万火急的事宁可窝在被窝里也不出门。要知外面零下三,四十度。
冰城的人性格豪爽,办起事来讲义气,说起话不拐不弯。“有事您说话……”能办到定会办,办不到努力办,办不成找人接着办。
白色的世界我的家,朋友们猜到我的家乡在哪了没?猜到的话红包拿来!
以上内容是八十年代冰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