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旅遇见一个小女孩儿,9岁,可爱,漂亮,她妈妈带着她出来旅游。
第一晚在青旅小院见到她的时候,天气有些冷。她下面穿着一条夏天的薄裙,上面套着一件红色羽绒服。她的混搭如此可爱,令我开心了一个晚上。我和她聊天,推秋千玩。
小女孩子很胆大,去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参观时,只有我们四个人。她在那两井洞横七竖八、密密麻麻的矿工尸骨前,毫无惧色,视若等闲。还给我们指点着:那具骨头是什么状态,那具骨头是什么姿势……她的勇敢,像见过世面的。
小女孩儿开朗大方,爱说爱笑,我们和她聊天,一下就熟惯了。
小女孩儿外语不错。晚上,大家在院子里跟老外用英语聊天,她在另一张桌子上玩,偶尔听我们聊。有时,她妈妈跟老外说她的事,好像没说全面,小女孩儿马上用中文给她妈妈补充。她没怎么说英语,但能听懂。
6月份学校还没放假,她妈是给她请假,带她出来玩的。每年,她妈都要给她请假,带她出来玩。学校教导主任都习惯了她们的这种模式。今年,她们出来的晚,去请假时,教导主任说:我还纳闷,今年怎么没请假出去玩呢?请假带孩子出去玩,这个妈妈很有胆识和远见啊!
小女孩儿的妈妈说,自小女孩儿三岁起,她就带她出来旅游、徒步了。至今,她已带她去尼泊尔徒步过三次了。问她为什么带孩子去尼泊尔徒步?她说,那里空气好。
每天晚上,我都和小女孩儿在院里荡秋千玩。她自己能荡起来,而我,需要她推。她用最大的劲把我推起来,我俩都开心地大笑。
她妈妈也是位辣妈,长得漂亮,很有气质。外语也说的好,跟老外可以熟练交流。
我同屋好几次跟我赞叹她们:那母女俩多牛啊!那母女俩真牛!
在青旅还碰见一个大三男学生,学历史的,正在一所中学实行。实行期间,他带初高中共9个班,工作量很大,每月只有100元补助。他利用高考放假出来旅游。他的旅游既考虑时间,同时考虑金钱预算。他的预算是1000元,行程安排与景区选取都要在这1000以内。他很阳光地接受这一点,兴致勃勃,并不以为限制,更不沮丧。
我问他喜欢历史吗?他说喜欢。
我问他:历史是真的吗?
他未置可否地说:历史是不是真的,是研究家的事情,不是我们能知道的事情;对普通人来说,看看、大致了解了解就行了。
我前段时间读历史,看到历史上死那么多人,自杀和被杀的,异常痛苦。我向他请教:历史上为什么杀那么多人?如何面对历史的残酷与沉重?
他稍做思考,举重若轻地说:历史上为什么要死、要杀那么多人,因为当时的社会经济、物质条件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人,所以,杀上一部分,战争中死上一部分,剩下的才能养活。
嚯!这算是“自然淘汰”或“优胜劣汰”吗?我不由得笑了。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论调,倒也觉得有些道理,心里竟释然了很多。
在青旅遇到的另一个牛人是一位骑摩托车旅行者。一位很帅的帅哥,很爱笑,笑容灿烂。我没问他的年龄,目测大约28岁。
他留着长发,头上绷一根彩色带子,身穿户外服,像武侠小说中的头陀打扮。初见之下,我觉得他很有趣。
他是专业旅行者、双语导游、自由写作者、出过书。看他的朋友圈,用诗文、英语、图片记录真实的生活、旅行场景和感受,品味不俗,是个追求理想和灵魂的人。
他很爱笑。有一天晚上,我用拍打法给老外治疗感冒,他在旁边用手机拍视频,笑的停不下来。好像我此举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情。不过,我倒觉得他的笑是更好玩的事情。大家被彼此的笑牵引着,笑的更加开心、畅快。那一晚,笑声溢满了小院,大家都很快乐。
与他头上那条彩带相比,他和善、温良的笑容更具有标志性。
大概旅行久而专了吧,他去的地方,多是一些大多数旅游者不会去的地方,如煤炭井下开采、万人坑、死火山……等。像一本书的名字:少有人走的路;像一个品牌运动鞋的广告:不走寻常路。
他很喜欢孩子,也很喜欢上面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儿,饶有兴致地陪她玩,跟她对话,一起开心地笑。
他从福建一路骑摩托车旅行到了山西大同。我问他一个人这么骑行会不会孤独?他平静而真诚地说:当然会啊,一个人旅行,难免是会孤独的。
我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一个人旅行时也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
他将继续驾摩托车骑行。一个真诚、爱笑、喜欢孩子的人,他的心地一定也是善良而温柔的吧。
这次大同之旅中碰到的有趣的人和事就记述到此。我在每个人身上看到个性,又透过个性感受到其下的共性。所有生命中的共性就是人的自性:向上、友善、美好、温暖、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好奇、探索与热爱。我们也会遇到困境或限制,但那不会打倒我们,不会使我们止步不前。不论怎样,我们都会一直向前。
有时候,旅途中的一朵小花都会温暖我们;那些有意思的人和事,也会在不经意间温暖我们,让我们感到生之温暖、旅之乐趣。
感恩!祝福!所有可爱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