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习俗
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儿时农村生活,在立秋这天,全村的孩子多会让大人拽到悬秤上称重,以与前些时立夏的体重对比。
在炎热的夏天,人的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要补充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肉,“以肉补膘”。
但是对中国的很多地区来说,节气上的“立秋”并不代表本地真正入秋。
每年的大热三伏天的末伏也在立秋之后,中国南方的节气还是夏暑之气象。
因此中医把从立秋起的日子称为“长夏”。
若我们贴秋膘还像以前吃红烧肉、猪肘子等这样肥腻的动物性食物,肯定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贴秋膘可吃一些白色的食物,养肺。
比如白萝卜、山药、豆腐、杏仁、莲藕、白扁豆等这些食物,可以和瘦肉类一起烹饪。
立秋气候
立秋至,凉风却难起。
立秋并不代表气温就此下降,因太阳所带来的热力未减弱,立秋至处暑的这段时间仍有持续高温,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虽然还那么热,但从第一片梧桐叶子落下开始,天地间阴阳的变化已经悄悄转换了形势。
立秋是收的开始,万物收敛阳气,转化为春生夏长的成果。
阴阳之气由夏长转为秋收,由浮转为降。
人体的气血也一样,要开始为来年春夏的生长蓄积能量了。
请记住养阴要点:早睡觉、不折腾、静心节制、不耗能量。顺应气运,让虚浮的阳气归于体内。
立秋饮食
三伏天是生湿第一季。过了一个夏天,身体如果受“湿”所害,会产生很多废水。
那些身体利用不了的水,黑化的水,如果没能及时排出去,它就会在体内乱窜作妖,窜到腿上会水肿,窜到皮肤上会长湿疹,窜到头上会头晕。
想要祛湿清废水,这时可以多煮吃“冬瓜赤小豆汤”。
【材料】鲮鱼1条,冬瓜500克,瘦肉150克,赤小豆30克,姜3片,陈皮半瓣
【做法】鲮鱼下油起锅稍煎黄;全部用料放放开水锅内,武水煮沸后,文火煲1.5小时后,加盐调味。
【功效】补脾祛湿,消肿利水。
一提起祛湿,很多人就会想到薏米赤小豆水。
但是薏米赤小豆性偏凉,脾胃虚寒的人,单纯吃赤小豆薏米水不但祛不了湿,还可能越喝越糟糕,身子越来越沉重。
所以赤小豆薏米水不是祛湿的万用方,还需仔细辩证。
这个汤里加了生姜驱寒,陈皮温中理气,鲮鱼、瘦肉养阴,以防气血虚的人利水太过,伤了津血。
这个汤正常煲出来不会腥,而且清香鲜甜,带一点豆香和糯香味。
养生事项
立秋,是收的开始,万物渐渐收敛阳气。
对应于人体也是一样的,人体的阳气也应该开始收敛起来。
可以多练习“金鸡独立”。
其实很简单,就是单腿站立5-10分钟,但是好处多多。
“金鸡独立”可以让气血下行,滋养膝盖和腿脚,也能锻炼大脑的平衡能力,提高身体免疫能力,可防治老年痴呆,对高血压、高血糖、眩晕患者也很有好处。
做时要注意安全,循序渐进,避免摔倒。
大家在立秋都有哪些习俗和养生方式?
·欢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