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拜访了一位客户,跟他在交流的时候,他提到今年企业的重点目标是降本增效。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也是这两年国家宣扬的供给侧改革反复提及的热词。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如何能做到降本增效呢?而他的一些做法让我觉得着实可笑,可是细细想来,他的这种思维和做法却又是非常具有普遍性。
先来说说他的做法吧。他所经营的是一家农业类企业,主营肉牛养殖、土地耕种、肉食加工,就是现在常说的种养加工一条龙式企业。企业从规模来说,应该是所在的市最大的。去年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猪肉消费下滑,带来牛肉销量大幅提升,所以去年总体营收还不错。今年一方面计划扩大养殖规模,一方面着手打造自己的肉类品牌。花钱的地方多了,自然就更加关注成本。自己的肉制品标榜无公害绿色原生态,但实际却让人糟心。为了降成本,使用了很多“物美价廉”的“好产品”。企业看似是降了成本,提升了效益,可带来的却是食品安全隐患。虽然国家现在对食品安全的管控在不断升级,但受限于检测手段的缺失、兼管体系的不完备,我们的食品安全仍是很大的问题,企业展现在人前的都是光鲜亮丽的一面,而背后的阴影有多大有多重,只能靠企业自己的良心管理。
不仅仅是他,这样的情况我相信很普遍。很多企业都在喊口号,都在抓降本增效,但是都没找对方向。经济学会告诉你,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单位生产率,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可实际中很多人却是通过降低标准、使用更廉价的原料、以次充好的方式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
哪有什么物美价廉?从来都是一分钱一分货。可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一样东西时,首先都会去比较价格。总是希望能用更少的钱,拿到最好的东西,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昂贵的东西只有买的时候感觉心痛,但用的过程中确是一种享受,廉价的东西买的时候可能心里舒适,而使用时却时常糟心。如果你是想追求品质,那不妨对物美价廉一词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