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老师讲完《背影》一课时,脱口说出八个字:“父爱深沉,感人至深!”。说完,老师问我们:“在你们心中,父亲是什么?”
“父亲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还是不大能理解。忙碌的身影,对生活艰辛的抱怨,与家人一言不合的争吵,莫名而来的怒火,醉酒后的絮叨,或者一瞬间对家人生活关心的问候等等。这些只是孩子眼中父亲的影像。
透过《背影》我们可看出作者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父亲。百忙中抽身亲自送儿子去火车站,拖着肥胖的身体翻越火车站月台给儿子买橘子,最后背影消失在人群中。这期间几乎没有感人的嘱咐却将深沉的父爱表现的淋漓致尽。在文中作者用“我那时真是聪明的过分”和“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来嘲讽那时的自己不懂父亲。其实对于年少时的我们来说我们不会也不可能读懂父亲!
过完中秋节回到北京已是晚上10点多,但地铁上人依旧不少。好在经过一个换乘站后,车厢里的人下了大半。没等人下完我便就近坐到一个腾出的空位上。“滴,滴,...”地铁关门声响起,这时随着一阵吱吱呀呀的车轮转动声从地铁门口又挤上来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上来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一个中等身高身形发福的中年男子,留着小平头,眯着小眼睛。藏蓝色的背心外面套着一件军绿色坎肩,板正的老式牛仔裤下面搭着一双网状休闲鞋。只见他背着一个粉色大背包,一只手拉着一个装了两大包蔬菜的拉杆车,拉杆车拉手上搭着一个童裤;另一只手拉着一个三四岁大的小男孩。这是一对过完节返城的父子。
上了地铁,中年男子迅速将目光投向我对面的三个空位上。随后携子拉车迈着急促的步伐走了过去。小男孩坐下后精神了不少,用方言大声对中年男子说话。中年男子则一边示意他小点声,一边将背包转到胸前从里面取出一个铝制保温杯和一个盛满水的儿童水瓶。中年男子先将儿童水瓶里的水往自己嘴里灌了些。接着又用保温杯里的水把儿童水瓶注满,顺便试了下水温。然后才把水瓶递给小男孩让他喝水。小男孩喝到水后兴奋地举着水瓶说:“干杯、干杯”,中年男子这时也正好从包里掏出矿泉水微笑着跟儿子“碰杯”。
中年男子在喝了口水之后,从包里掏出一盒小零食让小男孩吃。小男孩喝着水,吃着零食精神头儿十足。中年男子则一只手拿着那盒零食一只手接在儿子下巴下面以防零食产生的碎屑掉的满地都是。等儿子把零食吃完,中年男子手一扬将手中碎屑放到自己口中,然后父子二人相视而笑。中年男子嫌儿子笑声太大,便用一只手轻轻捂在儿子嘴上,并示意儿子看看斜对过已经睡着了的小女孩,说道:“小点声,小妹妹睡着了。”男孩儿张着嘴露出参差不齐的小牙,仰头做出大笑模样。
后来这对父子和我在同一地铁站换乘,只是我向北他们向南。等车时看着对面他们也在等车的背影,一个中年男子背着背包,一手拉着拉杆车一手拉着儿子。地铁呼啸而至,这时我想起了前几天父亲跟我说的一些话。父亲开着车,我坐在副驾驶上,老婆坐在主驾驶后面。起初是在聊一些家常事,聊着聊着就说到我的儿子最近又学到了什么新技能。父亲感慨了一句:“你现在也是顶梁柱了!要好好养家了。”老婆笑着说:“不,不,爸你这么年轻,咱家的顶梁柱还是你。”我也跟着说道:“我现在还没完全进入角色。”父亲说:“我有我的事,你有你的事,责任不能推。”这句话倒是不假,人生不同阶段都会有相对应任务,那些任务都是对人生的考核。作为一个男人来说,人生的大半任务可能就是围绕父亲这个角色展开的。
其实,每一个父亲也都是从形形色色的少年一路走来。少年时的千差万别,最终都在父亲这一角色上殊途同归。如今我初为人父,尚不能深刻理解这一角色的深刻意义。但我见过一些已为人父的人,他们像一匹被驯化的野马,也曾对着皮鞭咆哮,望着远方哀鸣,喘着粗气低头,但最终大都拉着马车迎着长风奋力驱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