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其实是对岁月的一种收藏。你遗漏的心情,你最初的纯真,你眼角的潮湿,你脚下的微风,都会在安静中絮语。
静水流深,语文课堂在静中更显博大与深邃。
入静,才是最真的学习状态。
——《让我如此依恋,我安静的课堂》
感悟:我们不能让喧嚣的世界安静下来,但可以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
曾经那样渴望“生龙活虎”的课堂,渴望“群情激昂”的课堂,渴望“热闹生动”的课堂,而从没有把“安静”的课堂状态划在我的预期之列。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专家,我们的领导,有时会把我们领入“高地”——唯有热闹,唯有合作,唯有行云流水,唯有出彩,才是大家称赞的课堂。很多时候,我们摇摆不定,不知这样是对还是错,闷着头向前走。现在想想,有多少“热闹”的课堂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呢?我们为师的不安静,又怎能渴望学生能安静下来呢?真正的思考需要时间,需要等待,需要静下来,而我们却偏偏不待见“静”这个字眼,总觉得憋闷,总觉得老套,总觉得死气沉沉。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喜欢刻意地去制造“热闹”,创造“活跃”,不如此领导不喜欢,甚至勒令改。犹记得最近一次公开课,局里的领导听完课,撂下一句话“这只是平常课,没有出彩的地,必须改。”我懂他的话,是嫌课堂太闷了,学生没有动起来,亦没有他想象期待中的“动”。我诚惶诚恐,我焦虑万分,我夜夜煎熬,毕竟是市里的公开课。没有亮点,不成行。最终,再改。看得出,领导的言语中透着满意。其实,当时我是有纠结的,有困惑的。
肖特的静,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亦不是一般人可以驾驭的。我懂。他的静里有足够的智慧,有足够的深邃。让我们的灵魂随之安静。在那样的课堂上,看不到热闹,却看到了深刻,看到了诗意,看到了远方。教育的美好姿态就是这样的吧。不喧哗,不做作,不彩排,像溪流一样静静流淌,慢慢浸润到每个孩子的心田。期待的精彩就此亮瞎了我们的眼。
当老师心中有静,心中有爱,心中有期待,心中有虔诚,心中有丘壑,一切美好都不请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