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一只名叫“爱因斯坦”的小狗,13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
《狗十三》是导演对当今社会教育的一种讽剌。
成长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主题。
白岩松: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本片的主人公李玩和她的家人组成了一个经典的中国家庭。
李玩的名字是随意给取的。
李玩经历了丢狗风波,被父亲和爷爷震慑。她学会了妥协:她接受了不是自己的狗;她自动接受了弟弟分割掉本属于她一个人的爱;她甚至接受了只为讨好别人而吃下的那口狗肉;就是姐姐摸了她的手后,她放开,然后还给她一个更客套的笑。
是的,生而为人向日子妥协。
九零后小演员张雪迎演译了一个十三岁女孩如何走向残酷的成人世界。伴随成长的是两只名叫“爱因斯坦”的狗。
宠物和人一样,谁养跟谁有感情。
大人总是不能够理解孩子的世界,丢狗在孩子眼里是件很大的事情,在大人眼里却叫成无理取闹。
影片中的李玩开始学着敬酒,开始曲意逢迎,开始深深隐藏自己的本真。
这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蜕变。
《狗十三》无解的青春。
大人们有选择的权力,孩子们只需要服从命令。
李玩的成长,一个善良正直的少女,一点点被成人强迫接受,中国的“成人仪式”是多么的悲伤。
李玩的青春美丽痘,证明了她的叛逆期。她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也是个留守儿童。
李玩的“青春叛逆期”已经成为她与家之间的各方面的冲突。
家庭的物质生活日渐优渥,提供的精神关怀却严重缺失。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你做的每件事情和决定,是不是孩子愿意的?是不是孩子想要的?
李玩的成长:孤独,妥协与无力。成长之路充满坎坷。
路边偶遇走失的真正的“爱因斯坦”,李玩淡然的选择了离开,轻描淡写的说:“刚才真害怕它认出我扑上来,还好没认出来”。
不论是前面的爱因斯坦还是后面的爱因斯坦都代表了李玩一去不复返的纯真。
青春大概就像那只走丢的爱因斯坦,在别处安放,此处却再无安身之地。
《狗十三》和爱因斯坦一起走丢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