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大学的第一课,设定的是一个学习的风向标,用践行者思维来告诉学员怎样有效的学习。不要成为一个旁观者,而要变成一个践行者。
我之前自己也开过线上训练营,发觉一个问题,那就是学员的完课率普遍不高。在知识付费的暴风雨袭来知识,学习也变成了一种容易被种草的消费行为。樊登就曾经说过他的畅销书《可复制的领导力》购买后,阅读率不到3%。如何调动学员主动学习成为培训师不得不面临的囚徒困境。
践行者思维就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开场”方式。它可以作为训练营、社群的规则,亦或开营仪式的分享。“我们是付费来学习的,不是来评论的”,这句话特别戳心。我之前开设线上视觉手绘训练营的时候就发现,学员往往在开始的几节课非常有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拉长、作业量的提升,听课率就直线下降。我曾尝试过调整课时长度、减少训练营周期、降低作业难度等方式,但忙是学员永远不变的理由。虽然,这并不影响我收学费,也没太影响课程口碑,但作为一名培训时还是希望能够带给学员最完整的课程体验。最近,我学习了线上训练营的游戏化设计方式和社群运营,并且立即输出迭代课程。
(一)我有什么想法?
我发现,问题并不一定在课程设计上,而是应该调动学员的“五感”。
1. 参与感:单一方式的输入式学习,就像传统课堂填鸭,无法调动学员参与感。训练营就通过开营、问答、互动、积分、直播等调动大家的参与,而不是屯课。花式高效呈现,让培训师不再唱独角戏。
2. 荣誉感:运用入学通知、优秀学员海报、成长路径图等可视化方式调动个人荣誉感。同时,还有集体荣誉感,小组作业和讨论。
3. 获得感:除了课程干货不断,工具、表单、案例、模型;更有好礼送不完,报名礼、开学礼、积分礼,礼多人不怪。
4. 体验感:对学员的关注,和每个人交流互动,一对一作业点评,一对一分发任务等。
5. 成就感:课程收益、目标的实现。细数一路的作业,照见自己的蜕变,给学员价值,帮助学员曝、变现。
(二)还可以用在哪里?
除此以外,践行者思维还是一种教练式提问的技巧。通过问题,向过去找经验,为未来找可能。
1. 案例:得到大学的课程主要是通过案例的方式讲述的,可以把他们收集起来作为课程和写作的素材。比如,在第一课当中,以色列儿童创新教育找35-45种联系,荒岛求援画迪斯尼,刘医生和曹师兄的案例就可以用在我的创意思维课程里。刘润的案例可以用到我的高校会议课程里。同时,平时积累自己和学员的案例。
2. 场景:联系应用场景,如何结合工作、生活和学习。
3. 方法论:提炼出可被复制的方法论、工具、表单,形成知识复利。
我是婵机师傅师傅,一个绘思维的营销人。
欢迎持续关注我的视觉笔记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