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前者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显然更得人心,但我一直以为是关于哲学的书 ,后者写实,更符合故事本身的阴暗压抑的感觉。
《人间失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半自传体小说。在作品发表的同一年,太宰治自杀身亡。他在作品中已经杀了自己很多次,现实中也多次自杀未遂,最终在39岁时与最后一位爱人相约投水自尽,终于摆脱了令他绝望的人间。
全书由序言、三个手记、后记三个部分构成,结构明确富有技巧。序言主要写旁观者看到主人翁叶藏的三张照片引起的感想,中间是叶藏的三篇手记,而三篇手记与照片对应,分别介绍了叶藏幼年、青年和壮年时代的经历。后记则是以旁观者的身份,重新审视叶藏的故事,也暗示了叶藏毁灭的结局。
生而为人 ,我很抱歉。——太宰治
小说的主角叶藏出生于富贵之家,父亲是个议员,本不需要为生存发愁。然而叶天天性敏感,又太过聪慧,早早就识破了人间虚伪、欺骗,认为活着就必须依靠周围人的给予,叶藏不得不依靠自己的聪明扮演着讨人喜欢的角色。
他讨好家人、老师、朋友甚至佣人,生怕被人看出他是个异类。所有人都生活在伪装之下,他内心与周围人的格格不入,令他深感不安。
就像被阻拦的洪水不会退却,只会更汹涌的拍打堤岸。所以叶藏越是努力扮演,越是感到痛苦和压抑。
叶开始堕落,抽烟、酗酒、嫖妓 ,让自己看起来和正常的富家子弟一样,“将精神的过敏和忧郁封存起来,伪装成天真无邪的乐天派”,照着别人所期待的样子,变成一具行尸走肉。
“颇为巧妙的微笑,但不知为何,总与人的笑容大相径庭,缺乏那种可以称之为鲜血的凝重或是生命的涩滞之类的充实感” 然而灵魂毕竟没有完全死去,时不时的痛的清醒, 注定叶压抑、绝望的一生。
父亲宁愿接受谎言 ,而不倾听他的真实想法;佣人们暗地里咒骂,转过头就奉上谄媚的笑容;父亲朋友“比目鱼“,一个惯用了瞒骗手段的文物贩子。
小说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掘木,曾被叶藏看做朋友。当叶藏落魄时,终于认清了,掘木只是想从他这里捞钱,从未把他当做真正的人看。掘木可是掘墓的意思?叶藏以为的同类与叶却是大不相同,和其他人的欺瞒伪善并无两样。叶藏,再次陷入绝境。
良子是叶藏最后的救赎,然而叶藏和掘木眼睁睁的看着天真的良子被信赖的人奸污,从此良子不得不一辈子战战兢兢以祈求丈夫的原谅。 “纯洁无暇的信赖知心,难道也是一种罪过吗?”怀着这样的疑问,叶藏对活着彻底绝望。
《人间失格》之哀的根源最主要还是软弱的灵魂,日本式的行事风格和贯穿生活的精神是“和”,这种“和”之背后所拥有的软弱和暴戾,无论将哪一种单独列出都是异常可伯的。”
初读时,只觉得叶藏似乎有着神经症的倾向——世界总在他的臆想中那么不堪,天生的敏感多疑、又懦弱。我们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人定胜天。过多的强调主观性,而将客观环境看做是个人生活状态的结果。可是,叶藏所遇到的桩桩件件何尝不是我们曾经历、正经历的事情?
或者说人们不关心对于错 ,只关心大多数人会怎么做。叶藏不是没有努力过,只是太微弱,所以始终被生活绑架,终致绝望。
“无论身逢乱世还是太平年间,最大的兵荒马乱到底都是幻灭”
他的悲剧在不是知道的太少,而是了解的太多,透彻而不通达。
故事源于生活,然而不是生活的直接映像,经过执笔者的加工,多多少少会带入自己的情绪和价值判断,有些变得浓墨重彩,有些只剩轻描淡写。作为读者,需要在故事中学会思辨,而不要因情感的共鸣,沉溺其中。
一个人不能永远在胸中养着一条毒蛇,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王尔德
我们看见一些丑陋的真像,我们看清一些人的伪善,生活有太多的阴暗和苦难,然而这不是活着的意义。
我羡慕小婴儿们那种浑然天成的快乐,更羡慕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的笑容。
这世界很多人,都你无关。活着,也不需要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