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上帝无限整体意识的一个闪光碎片,上帝通过你活出他自己,你无可替代。
昨天看日本摄影家秋山亮二拍摄的七、八十年代中国儿童老照片《你好小朋友》摄影集,挺受感动,感觉拍得真美,拍出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朴素自然、沉静向上的时代氛围之美。秋山亮二说,“看到孩子就看到希望!”
回想小时候的生活,感觉对生活充满了新鲜好奇,每天似乎都过得无忧无虑、开心自在。而当下成年人的生活,每天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无聊发呆刷手机之类,似乎充满了一成不变、刻板重复的陈腐味道。但只要仔细觉察,其实每天的生活跟童年一样也是新的,只是成年人的心在生活经验的层层包浆下,逐渐变得封闭蒙尘、疲沓懈怠,才会觉得生活一成不变、过得没滋没味吧。
作家毕飞宇一直坚持健身。他曾说过,每次在健身房费力举起一组杠铃,可能在外人看来似乎没啥,但在自己内心感觉每举一组并非是对上一组的简单重复,而是充满了完全不同于上一组的纠结挣扎、青筋暴突、大汗淋漓之类。其实他是在用健身来隐喻写作及生活,他写的每一篇小说在外人看来也许没啥新奇甚至被人批评自我重复,但在他自己看来每每新写一篇的感觉和体悟都不同;同样的道理,每一天的日子在外人看来可能乏善可陈,但引发的自我内心感受滋味万千也未可知。
如果你稍微觉察一下内心,就会发现其实自己每时每刻的内心感受都处于动态变化、不断更新的状态中,你甚至无法准确预测自己下一分钟的感受,更别提预测明天、下个月、甚至明年的生活感受了;当然你更无法预测未来的外在生活境遇变化,一切都无法预测,为何却自以为生活在千篇一律地自我重复,因此心生无聊厌倦呢?
实际上可能的原因是,你自己内心隔绝真实生活感受的包浆太厚、太苍白乏力、太无聊自恋,同时无意识地把这种内心感受投射于外在生活,才会觉得生活真无聊、真没劲之类。无聊没劲的不是真实生活、而是你自己。
试着觉察内心、放开内心自我催眠、自我束缚、自我期待之类,不要用各种心理预期、心理暗示、心理催眠等等防御手段来隔离真实内心及真实生活感受,允许内心在与外在生活境遇及他人交流碰撞中,自然而然展现、体味各种真实感受。你所要做的就是活在当下、保持觉察、体味外在生活河流激荡起的内心河流的动荡变化;同时不被内心感受所裹挟而载浮载沉,而是保持觉察、保持距离、保持关照即可,因为任何内心感受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处在动态变化、不断更新之中。
回顾我这一年来的工作生活,对外部世界的价值贡献或者有益影响可能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对我自己的内心成长来说却不可或缺。就像那句俗话说的,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但你离了地球就转不起来了。你对生活、对社会、对他人没那么重要,谁离了谁日子不都照样过吗?但生活、社会、他人对你却很重要,你要在生活中体味活着的酸甜苦辣,你要在社会大系统中追寻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你要依靠他人来满足你的爱与欲,克服孤独感、获得心灵契合与归属感。
原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外界、对他人甚至对家人没有归属感,虽然这种状态很折磨人,但有时还有点小小的自傲和虚荣心,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跟别人不一样。现在我才明白了,这只能说明我内心怯懦而已,就像那些内心受伤的人一样,一旦受伤从此就再也不敢敞开心扉尝试走近并信任他人了,因为他太害怕再次受伤了。
作家余华在小说《活着》自序中写道,“《活着》里的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活着》里的福贵就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社会大系统中虽然每个人的阶层地位、生活境遇、性情禀赋等千差万别(这是由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但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绝对主角。你是上帝觉察自身的一个闪光意识碎片,任何人都无法替代你,你也无法替代任何人。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体味、真正觉察、真正改善、真正活出专属于你的独特生活感受与丰富人生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