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懵懂少年,正值青春叛逆期,每日上演各种学习、生活大戏,精彩纷呈。宫斗一年,感触良多,属文记之。
所谓叛逆,人皆有之。从心理学的底层逻辑来说,青春期少年为了维护自尊、自恋,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自然而然的会对权威发起挑战。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伟大,往往从冒犯开始。青春的叛逆,对社会既有规则的挑战,甚至承担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任,倘若在青春期的少年一副亦步亦趋、少年老成的模样,不敢越雷池半步,那社会的创新、发展、变异都将无从谈起。面对叛逆少年,大可不必过度焦虑。但叛逆反应一旦过激,也不可听之任之,否则也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社会上种种不良少年,耸人听闻的行为也多发于这个年龄阶段。
面对叛逆,无外乎两种家长,或者听之任之,或者正面对抗。正面对抗的底层逻辑,还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孝、顺”文化,父母一切都在为你好,你怎么能大逆不道的与之对抗?殊不知,天下父母每天不厌其烦,循循善诱的“道理”,在孩子心目中,只是唠叨的代名词。道理道理,前提是“道”。亲子教育中的“道”,是理解和尊重。比如,对偶尔不良的行为上纲上线,期待他良好的表现更多的是因为你的虚荣,忘记了你的行为是他最好的榜样,把对孩子的指责当成你压力宣泄的工具….. 等等。忽略此“道”,则“理”之焉附?谨记,轻声细语远甚于大喊大叫;空间和规则意识也会大家都相安无事;不贴负面标签;给予选择并尊重选择。叛逆的根源不在父母,但解决问题的责任一定在父母!
研究表明,不要试图期待孩子自己走出叛逆期,消极的方法往往是父母在推卸责任。叛逆的诱因极其复杂,不管你是终日陪伴的父母、师长,还是所谓心理学专家,都极难做出准确、科学的判断。其中,充满了难以察觉的相互依赖关系和非线性关系。随机性、而不确定性是人类最不能接受的,现代智人十几万年的进化史,就是与随机性、不确定性对抗的历史。
面对一个如此复杂的叛逆期,干预和不干预都会相应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或者是对结果中“不可预测”的方面的懊恼与愧疚,或者再度出手干预、纠正其衍生的影响,然后问题再一次派生、循环,大概率会一次比一次糟糕。这就是家长欲哭无泪、无所适从的根本所在。
因此,面对叛逆,我们更应学会“杠铃式教育”。也就是说,既然结果不可预测,那么就需要足够的智慧和准备,去面对杠铃“好”抑或“不好”的两头。泰坦尼克沉船,固然是不好的事件,但是自其之后,人类一步一步的提高了航行的安全系数。应试教育下的优点和缺点,很大概率在工作中会互相转换,规则与弹性,效率与质量永远都是硬币的两面,它会动态、随机存在,这也是老祖宗说的“福祸所依”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