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心情尤为低落,很多事情涌上心头,突然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厌世,没有了苟活下去的动力。突然为自己有这种想法而感到害怕,赶紧从书架上找出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来看,望汲取一点生命的力量,哪怕是一点,我又重能拾起对生活的热情,读书的意义也就在于找到活着的意义。正如于娟在书中所说:
果不其然,边看边哭:哭于娟,哭小土豆,哭光头,哭她爸妈,哭那些善良而又纯朴的人,哭她的疼痛难忍,哭她的坚强乐观,哭她的通透温柔。虽说人类的悲观并不相通,但此时我的眼泪仿佛也能感同身受一般,没有停止过。
先不说别的大道理,我首先是想起致命女人中的一句话“一起比惨,痛苦减半”。我的经历相比于娟来说微乎其微,我有什么资格在此无病呻吟。饱受折磨的于娟尚且眷恋尘世,我又有什么资格厌恶之?
于娟和其他病友在疼痛而又随时会分别的悲伤日子里寻找着自己的快乐和感动:分享自制义乳的经验(棉花义乳、绿豆义乳、茶叶义乳、气球义乳),屡次失败,屡次创新,乐此不疲,且欢乐不断;感受小瑞那人间最美的至纯至爱;赞叹十五年如一日的一往情深的孔雀爷爷;笑中含泪地聆听着病友自杀“未遂”或彻悟的趣事;
我打趣地听着她与她那拨“傻X”朋友的乐事。为她那些淳朴而又真诚的朋友而感动着:笔友小W以及其“唯命是从”的老公;与“同是天涯沦落人”梅的相逢鼓劲;被“兄弟,别的我帮不上,要用钱,给我电话”的支持所感动;也被“如果需要骨髓、肾脏器官什么的,我来捐”的无畏而落泪;更被去山里蹲了两天两夜,然后再把呱呱乱叫的生态癞蛤蟆从山东背到上海的那位农民老伯伯的淳朴、良善所震撼。当然,也见到了人性的阴暗和险恶。
为她庆幸,一路遇到的遇到的各类医生:金医生、J医生;;为她流泪,遇到面如屠夫心如菩萨的王建;
感动着她与老公的真情:倾其所有也要给她治病;愿意为她把一辈子屁股也不愿她死去;她生病一周不到,光头就看完了大量的健康食疗书。书不尽光头对她的爱,书不清渴望她活下来欲望。
感受着父母那小心翼翼、而又恨不得病是在自己身上的心酸:刚入院时给她买的一双巨大的拖鞋,等她能站立时才看清那双鞋子的左右脚分别绣着“不离不弃”的字样。于娟最放心不下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何等地悲恸。我又想起倪萍在《姥姥语录》种中说到:黑发人送白发人还能活,而白发人送黑发人却活不了了。家人们又无所畏惧、应之若素、处之泰然于她而言堪比良药仙丹,让他有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赞叹并羡慕着她的乐观和坚强:化疗脱发时每天积极拍照记录这段难忘的人生;再住院期间,也不忘自己的本能,自发进行科研行为;在骨髓穿刺可以止痛之后,仍然可以说出:“如果不疼,这小日子过得还是挺爽得!”病痛藏身,依然乐观且冷静。或者换句话来说,当你无可选择时,你愿意选择疼痛和悲伤呢?还是疼痛和乐观呢?毫无疑问,于娟选择了最睿智的一种。
虽身处苦难,却不书写苦难,就为了告诉世人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她不喊疼,不呻吟,她怕呻吟之后,父母比她更疼;病痛和病房里的生离死别,让她从心理承受能力的一个嫩娃子成长为一个坚不可摧的大人。
于娟的小土豆,早已变成了没妈的草。但在于娟笔下,我们认识的他还是那个十九个月大的孩子,听话、懂事得让人心酸的孩子。好在,爱他的人那么多:DODO阿姨、MIDI夫妻、FRIENDY让他在圣诞节时被大爱温暖着。小土豆会在所有人的爱中茁壮地成长,继承着母亲的坚强和乐观,他会很优秀。
我也认真地从她的反思中对照自己,好似我不做她之前做过的那些事,我就会脱离疾病似的。
于娟说:“只有活着有性命,才能奢谈人生。”是啊,不由得让我想起仓央嘉措的一句话“人世间,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有命,啥都会有,没命,啥都是虚无。名利权情,让人疲惫不堪,但不可以带走。看淡世事,减少欲望,或许才是对自己真正的救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