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诉
越长大越发现,十年,仿佛只用一句话就可以简单地代替,漫长岁月里所经历的沧桑似乎只是纸上那简单的几句话,平淡而又隽永。
多年之后,一个陌生的号码,耳畔传来的熟悉的声音,即使将内心封印起来的喀戎,陌生而又熟悉的那个人却可以轻易地打开他心里的防线,一瞬间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饱受欺凌的弱小敏感的幼年时代。
学生时代的我们总是喜欢抱团取暖,害怕被冷落,被排挤,生怕落单,一个人在热闹的环境里总是显得格外显眼,仿佛是一个另类一般。即使长大以后,开始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一个人的孤独,一个人的自在,再回想起年幼时的忧愁还是那么刻骨铭心,依旧不喜欢在上课时孤独地坐在一边,周围没有熟悉的人。
影片中的喀戎不就是年幼的我们吗?不论肤色,不论地域,曾经的我们也是一个沉默而又自卑的孩子,如喀戎一般。
喀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被孤立的对象,母亲行为的不检点在藏不住秘密的小镇上人尽皆知,而她的孩子似是理所当然一般成为被取笑的对象,承担着流言蜚语的代价,瘦小怯懦的他小心翼翼地埋藏住自己的情绪,如孤魂一般行走在人群之间。
世间从不缺少锦上添花,难能可贵的是雪中送炭,于喀戎而言,凯文就是黑夜中的一缕阳光,温暖着他脆弱的心灵,月光下的一吻,让他以为自己得到了爱和理解,却从未想到,接下来却是万劫不复,凯文在同伴的怂恿下背叛他,殴打他。
经历过无尽的黑暗和背叛后,喀戎终于如沉睡中的狮子一般爆发,当众用一把椅子将欺压他的人打得半死,从此人生发生改变,走上贩毒的道路,成为强大的自己。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年幼时的被欺压,年少时的被背叛,成年时的强大,当所有的不甘凝聚在一起,构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也就成就了成年时的大毒枭喀戎,练就大块的肌肉,镶着金牙,带着金项链,金戒指,与年幼时弱小的人物形成强大的反差。
“在某个时候,你需要决定打算做什么样的人,这个决定不能让别人做。”胡安这么对喀戎说,趁着月色,仿佛看到了那个追逐月光的男孩。
《月光男孩》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我也是因着这个看的电影,观影之前,从未看过关于这个电影的介绍,影片开始至影片结束,导演不紧不慢地叙说着喀戎的成长,少年时遇见的胡安,如父亲一般教他游泳,带给他温暖,影响着他价值观的建立,直至胡安说,“你可以是同性恋,但你不能让任何人叫你变态。”我才恍然发现,这不仅仅是黑人题材的电影,更是关于同性恋的电影。
影片对黑人的描写,在众多电影中是很罕见的,导演是黑人,演员是黑人,故事发生在黑人街区,黑人学校,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原汁原味的黑人的世界,可以说,这是黑人眼中的黑人,而非白人眼中的黑人。
导演以非常细腻的手段展开黑人男孩喀戎的三段人生经历,让人不胜唏嘘,毒品,暴力,同性恋,哪个不是禁忌的话题?可导演偏偏将三者融合在一起,没有控诉,没有抱怨,更没有悲伤,仿佛是向好友娓娓道来近些年自己的人生经历。
这似乎是黑人的命运,从一个弱小的男孩成长为一个大毒枭的喀戎仿佛是众多贩毒者的一个写照。我们抵制毒品,追捕毒枭,可却从来没有仔细深究过毒枭为何会成为毒枭,我想若在警匪片中喀戎绝对是反派的男一号,可是这是在《月光男孩》,导演不去追究作为毒枭的喀戎做过什么,有什么违法的行为,只是单纯地关注这个人。
成长为大毒枭的喀戎面对自己心爱的男孩依旧会羞涩,依旧会不知所措,他偷偷地看着凯文在厨房里做菜,多年来守身如玉,不肯碰别人,也不愿意让别人碰自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凯文,“我一直一无是处,基本没做过真正想做的事,我能做的也就是干一些别人觉得我该做的事。”他始终不敢成为自己想成为的自己,始终做着别人眼中的凯文。
影片最后,喀戎和凯文相拥在一起,黑暗的夜晚,他们似乎终于可以接受自己的一切。
未看影片之前,从未想过这部电影竟会涉及同性恋,暴力,毒品三个禁忌的话题,甚至成为构成这个电影的主要因素,再加上黑人这个无法忽视的社会话题,关注同性恋,种族,青少年成长,社会等多种题材,在大众中引起共鸣并不偶然,或许这也是获得奥斯卡奖杯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故事的呈现颇具匠心,可是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惊喜,一切似乎就是顺理成章,要么强大,要么毁灭。这一点,我总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或许就是惊喜。
有些黑人成为NBA明星,有些成为罪犯,有的周身富贵,有的穷困潦倒,罪恶与暴力并非黑人的代言词,他们也内心柔软,渴望着温暖幸福的生活。
一个曾经自卑到了骨子里的人,我不敢想象他有着怎样折戟沉沙的勇气蜕变为强大的男人,经历过社会的刀光剑影,周身裹上一层坚硬的外壳,可是内心还是那样柔软,浸满温柔,愿你我有喀戎一般的勇气,努力奔跑,追逐光亮的地方。
谁曾不像喀戎一般自卑?又有谁如喀戎一般努力奔跑?被命运捉弄的我们,终会平安而温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