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我们家乡叫冬节。
“月怕十五,年怕中秋”,说的是中秋一过,农历年也就快到头了。而“月怕廿八,年怕冬节”说的是冬至一到,春节就不会远了。
潮汕人重视过冬至,就像要给春节做个预热一样。在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其中,搓汤圆、煮汤圆、吃汤圆是家家户户必做功课。记得小时候喜欢跟着母亲一起,围坐在装糯米粉末儿的竹编大笸箩搓汤圆。我和妹妹常常拿捏不准,搓出来的汤圆有大有小,母亲也不怪责,戏称“公孙父子有”。
几十年过去,现在在广州过冬节简单了。拜祖先搓汤圆的仪式感不再有,但一家人到酒楼去吃团圆饭,饭后吃现买现煮的芝麻汤圆的习惯倒保持下来了。
今日中午的家庭聚会上,九十二岁的老太爷吟诗一首:“今日冬节来团圆,一家大小笑嘻嘻,举杯共贺齐奋进,高高兴兴迎新年。”还给楠楠乔乔和保姆黄姨派发了大红包,大家眉开眼笑,四代同堂乐融融。
冬节,说的是“冬天的节日”。其实就是以前的“过年”,所以是大节日。殷周时以冬至前一天为岁终,所以潮汕一些地方还有“封冬”的习俗。在中国很多地方,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粤语区也有“冬大过年”的说法。与潮汕人、闽南人的吃汤圆不同的是,东北、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区则有冬至吃饺子“过小年”的习俗。
潮汕人有俗语:“食过冬节圆,就算大一年”。小时候年龄算“虚岁”,冬节一过,长辈们就为我们加上一岁。因各种缘故未能回家过冬节的亲人,回家时一定会为他们煮上一碗甜甜的“汤圆”,这就意味着你终于回家团圆了!
很有仪式感,也很温馨,让你觉得有一股浓浓的亲情贯穿全身的血脉。潮汕人对第一次来家里做客的新亲戚新朋友,也会让他们享受这种特殊待遇——一碗甜甜的汤圆里还窝了两个鸡蛋,让人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冬节回家“过小年”的习俗,古已有之。所以,人在旅途回不了家的骚人墨客,就喜欢抒发思乡的愁绪。譬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诗: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朋友,你在异乡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