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园是八十年代初父亲从生产队承包下来的,大概两亩左右,四五十棵树。果树大部分都已经有碗口粗了,属于果树的壮年期。我的童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哪儿度过的。
苹果园在西北边的村口,村子上方,再往上一阶就是出村的公路。我家在村子南边,大概距离果园七八百米吧。那时候,苹果大规模引进西北山区不久,整个村里也就三、五家人有苹果园。物以稀为贵,苹果在当地还属于较为贵重的水果,不像这几年,种苹果卖不成钱。因为较少,去果园偷苹果的事情就发生过好几次。为了防止别人偷苹果,父亲便在苹果园里盖了个很小的土坯房房,里面有个炕,将就能容纳两三个大人,当然,小孩就可以多容纳几个。每到夏秋季节,秋收前,房里都会有人看守苹果,门口拴了一条家里养的狗。一般都是白天我们孩子看,在果园里玩就可以了,晚上父亲睡在里面。
我们姐弟四个,我暑假天天在果园里是上了小学以后,弟弟更小就跟着我们了。一般早上起来,带着狗食就去果园玩了,差不多上午饭熟了就回家吃个饭,然后再去果园玩,有时候是换着去吃,有时候是一起去,下雨的时候是母亲送饭到果园。
苹果园里的日子基本上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一天到晚都忙着过家家,模拟着大人的社会,吃的是最好的水果。苹果园里不仅有苹果树,还有几棵梨树、杏树,还有桃树。五一节过后就陆续有不同的水果吃了。那时候,别人都羡慕我家有个苹果园,能随便吃苹果,大姐要求我们一般人不能带到苹果园里。能被我们几个带到苹果园的小朋友那也是无比荣幸。
只要不下雨,一早开始,我们就开始玩过家家了,有时候是假装四家人,有时候是假装两家人,都不一样。过家家的内容大致和山村里大人的生活没有两样,无外乎种地、碾麦子、盖房子、修路、碾打麦场、串门、走亲戚等等,来源于生活吧。多时候氛围和谐,偶尔也会打起架来,哭哭喊喊就散了,第二天又开始玩了。记得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把二姐从两米左右高的坎上推下去,所幸下面是耕地,无大碍。其实,长大了才发现,成年人的生活,也何尝不是这样?
大姐二姐的特长便是用长长的彬草或者麦秆织成席子,地上建灶台、做饭等,我的特长便是用火柴盒、牙膏盒、药盒等做拖拉机,汽车,用来拉东西,碾麦子,用木头做犁犁地,做模具打土坯,盖房子。弟弟还小,只能跟着我一起玩了。过家家是很好玩的事,有时候我们玩得饭都顾不上吃,天蒙蒙黑了才回家。
除了玩过家家,还有野炊。玉米结了果实的季节,在靠墙根的地上挖个坑,烧上柴火,放上玉米棒子,再在上面烧上一层柴禾,火烧完了放上半个小时,挖出玉米,剥了皮,烧熟的玉米一点都不糊,香甜美味。有时候,会放些苹果烧软了吃。
后来,大姐上了初中,再后来,大姐二姐出去打工,我和弟弟带着一两个朋友持续了一两年的果园暑假。再后来,我上初中,转学进城,加强苹果园里的果树也差不多老了,不怎么结果了,村里的果树多了,几乎家家都有,也就没必要看守了。苹果园的暑假生活就逐渐结束了。
二十年过去了,苹果园里的快乐日子一直没有忘却,还是那么清晰,历历在目。不能忘却的有童年的快乐,有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有简朴的日子里父母那份真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