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总算收尾了。
北大120周年校庆画册《画品北大》终于问世。今天去印刷厂把收尾的事做了一个了结。回想去年冬天此事在闲聊中出现雏形,到现在500多天已经过去,但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当初两个念头碰到一起,一个念头是北大宣传部想在120周年做个有分量又有纪念价值的印刷品,另一个念头是我想从这个合作多年的优质客户处再接个活儿。于是出现了火花。要说那时的私心杂念还是挺多的。作为一个自由职业没有固定收入的人来说,接项目赚钱养家糊口是必须每天都要念的经。如果能接到一些体量大些的项目当然会很开心。如果是体量大又很具影响力那就更求之不得。所以当时也算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提案的思路得到了主管领导的认可,这个项目就算是收入囊中。
主管领导是我很钦佩的一位学者型官员,是北大的新闻发言人。不说别的,他没有去找什么知名公司或者美院教授来操刀这么重要的事,而是给我这个散兵流勇了绝对的信任和专业上的充分尊重,就说明他做事的果断目标清晰。也许,他看人入木三分,对我这个小青年的脾气秉性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说真的,我是这种人:你要瞧不上我,那我也就吊郎当了,你若是给与我足够的信任和发挥空间,那就会全力以赴,决不允许自己掉链子。
事是做了,甲方也满意了,我也得到了应得的东西,做后也就放下了。
总有朋友劝我,说你咋不好好整理一下案例,弄个宣传册发个朋友圈造势宣传一下啊!有这么好的资源和履历咋不弄个大点的公司,多接点大活儿,也能多赚点钱不是?
我知道朋友是好心,但总是一笑了之。因为在内心深处,始终没有找到那个让自己有动力去那么做的事业。对!就是事业。事业不是赚钱,不是开个多么大的公司,不是买下多少田宅养了多少老婆孩子。不过,事业究竟是什么呢?那时,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真正的答案。就像雪师说的,走上修行这条路的人内心一般都有洁癖。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会心的一笑。
在设计圈的人都知道一个事实,就是当把设计这行做的很大时,当老板的就变成超级打工仔了。因为当自己领导一个短小精悍的团队打拼时,几个人会很团结,执行力很强,做出的事品质也会比较高。这时如果保持理性和冷静就能有比较不错的财务状况。但人总有贪心不是,特别是学美术出身的创业者,总想通过事业的成功证明自己。然后,这个小老板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和办法争取接更多的活儿。项目一多当然就要多招人了,小老板逐渐成为中老板。这时就几乎不会参与一线的设计了,更多的时间是在跟客户打交道。中年油腻男的形象一般都是在这时养成的。不知不觉间,行业内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客户资源也越来越好,招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中老板就变成大老板了。既然公司开大了,下面的核心主力和一线设计师也不能弱了,薪金待遇都给的高高的。大老板这时就几乎没有拒绝接活儿的可能性,因为他每天一睁眼就要给几百上千人发工资,维持正常运营。公司越大,胃口越大,效益成了核心考量。当初创业时的那种要做业界良心的承诺早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直到突然有一天,大老板病倒了,需要拿出前半生积攒的大部分积蓄延续自己这条说贵不贵说贱不贱的命。他不能死,因为还有一堆人、一家人和若干相好的等着吃饭。
我就是早早预料到了这一切,所以没有向这个方向做什么努力。那个做大老板的念头没有延续。
我就是在小富即安的心态下跟北大这样的客户合作着,并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了现在能够称之为事业的道路。
给北大做画册是因为一个念头而起,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汇聚了很多助缘。在这一年多里,我的精神世界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个项目也以一种近乎奇迹似的客服了各种困难,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走到了终点,完成了一个前无古人,后也几乎不太可能有来者的创举。而我,则会彻底转行,扔掉那些别人眼中的累累硕果踏上新的征程。
不过这都像是梦境一样,不知曾经的故事去了哪里,不知未来的因缘又会来自何处,只有当下的空灵在这一点一点的流动着,生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