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我这不靠谱的记忆提示我读书会始于1月18日,结果我就提前读了三章OMG……在读第四章之前,先把笔记整理一下好了。和第一期的《对伪心理学说不》不同,第一期我基本以摘录理论为主,这一本书我更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来分析。
另,我的职业和程序员相去甚远,我是一名法官。
在读本书之前,我刚读完了一本《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里面就谈到了专家思维区别于普通人思维的几个地方:专家更多考虑事物的深层结构,能够更容易看清本质,理解抽象概念,但至今没有证据显示专家的智商会比常人有更明显的优异。wow~~~专家并不总是“最强大脑”!是不是看起来很诱人!但我们为什么不能轻易成为专家呢?我们还是先记住第一个诀窍吧:始终关注情境。
作者在第二篇中通篇讲述了德雷福斯模型,把某项技能的运用者分成了从新手到专家共五个级别。我在单位工作已近七年,其中经历了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者——高级新手——胜任者不同的阶段。
蒲入单位门,管你是本科硕士博士,自然就是小小的新手助理,还在“需要指令清单”的阶段,每天只会跟着师傅的指示,如何送达如何记录,一点一滴的学。时间久了,慢慢是高级新手,又到胜任者,可以灵活根据情景判断如何记录,如何处理难缠的当事人,甚至可以独当一面去调解,可以帮助师傅发现他没有意识到的错误。到了自己当师傅的日子,因为有了前面的积累,可以算作从高级新手起步,信心满满地走上法台指点江山。按说每个月的工作量也不少完成,但就是感觉差了那么一些。老同事说:当你办了一百个案子,就会有感觉了。就这样,我在“二阶不胜任”的状态中度过了两年,结完了三四百件案子之后,我猛然发现自己愈发谨慎起来。“我这么调解能否杜绝后面可能发生的其他问题?这件证据我是不是应该再查实一下?”无知者无畏,慢慢的,我不再意气地和律师争辩,不再肆意地摆事实,从而能更深地体会到这第三个诀窍——“知道你不知道什么”。
让我们回看第二个诀窍:“新手使用规则,专家使用直觉”。每个单位都会流传着关于某些前辈的光辉事迹,虽然他们不一定是先进模范优秀:某某几句话就能摆平要跳楼的闹事者,某某一年能调解数百件案件基本无上诉……这些让我们敬仰了很久的专家级师傅,可能只是专科毕业,也可能从未写出过一篇优秀案例获奖论文,但对于我们的本职工作,他们是完全胜任的。和我们认认真真走完庭审程序回去吭哧吭哧写文书不同,他们可能根本不需要开庭,只需要双方人到场,该说什么样的话他们心里自会有衡量,几句话就可以让双方给付完毕各回各家。
诀窍四: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这一诀窍非常适用于我们这种行业。法律是国家制定的,随便一搜都能找到,但新手背完整本法条也达不到专家师傅的级别。什么样的情境该做什么样的事,没有细心的观察是绝不可能生搬硬造的。这就是专家的厉害之处——他们永远知道在当下的情境中做什么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