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4

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空间的构成。荣国府在西府,它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文学风格的空间。荣国府在东府,它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写法的空间。而大观园含于宁荣之间,主体在荣国府,主体靠西,它是一个作者寄托了自己最为美好与清洁的理想性的象征空间。

我们现在如果把时间线和空间线这两重维度叠加起来的话,你会看到的是在15年的时间历时性描写之中。作者在这三个主体的空间里面展开情节,让他的人物在其中活动,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部百年家族的荣衰史,同时又是作者寄托了最高的人格理想他的精神理想的一个呈现之地。这是大观园。

其中十二钗,她们的成长可以使我们碰触到一群非常鲜活的、具有各自生命性格特点,以及气质风韵的人物。这个就是《红楼梦》的文学魅力所提供给我们的。

我们看到如果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不同的维度,能够对《红楼梦》有这样的架构式的了解之后,我还想和大家说一下,《红楼梦》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搭建了这样的文学格局架构,究竟想要呈现的、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中国传统小说章回小说的阅读有一个窍门,就是你要精读第一回,要认真反复阅读第一回。因为在第一回当中,中国的章回小说遵循这样一个传统,就是他要在第一回之中自报家门,讲出来他的意图。就是他的创作主旨,甚至他的创作方式、主要人物是什么。

也就是说你想了解《红楼梦》,你要去好好地读第一回。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内容能够回答这几个问题,刚才我们已经有所回答了。比如说五个W的原则,谁的故事,主体是十二钗和贾宝玉,以及贾家这个百年家族。在《红楼梦》的立法之中的15年。where就是以两府一园三个空间构成的主要场域,构成的红楼空间。接下来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其实,第一回就格外重要了。

第一回里面我提取出一个关键部分,就是它的两个神话故事,如果你翻开《红楼梦》的第一回,你会看到有两个带有非常美丽的鲜明的神话色彩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通灵石的故事,另一个就是绛珠草的故事。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这块巨石头是当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练了36501块,其实这告诉你它所含有的数字是百年,告诉了你暗含的宇宙规律甚至是宇宙法则。

通灵石被弃至大荒山上没有补天,突然来了一僧一道,这块石头听到一僧一道坐在石前说到了红尘中的繁华,所以打动凡心,想去红尘中行走一遭。一僧一道听了它的要求之后,两个人就憨笑着对它说,那红尘之中有便有些好处,不能永久依靠的。

而且又而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这八个字紧相连着,瞬息间就会人非物换,你就会感觉到一切都变化了。所以,你会发现终究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还不如不去的好。

所以通灵石动了凡心,想去红尘经历一遭,还没走,这一僧一道,茫茫渺渺就已经对他提出了警示,并且下了预言,说你这一回如果去的话,终究不过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这是一个法则。

其实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红楼梦》的主题之一,就是正空。也就是说作者想要让他的读者具备一种理想的对于这个世界的洞察,就是一切其实最终不过都是归空的,一切都会终结的。

这是一个宇宙法则。而这个主旨观念的源头是来自于佛家的,佛家说成住坏空,一切事物从它生到它长,到顶点,最终衰竭。

一切都不出,大到宇宙,大到日月天地,一切不出这样的一个法则。

但是这并不是《红楼梦》作者想要告诉你的全部,它其实只是二分之一,甚至它是一个认知的大背景,作者真正想告诉你的核心是通过另外一个故事,也就是绛珠草的故事讲出来的。

绛珠草的故事是说在西方凌河岸边三生石畔有一颗草,因为得赤霞宫的神英侍者以甘露灌溉得其精华,脱去草胎修成女体,这就是绛珠仙子。

仙子有这段恩德未报,所有这些语词你看到的都是有谐音和象征意义的。绛珠仙子是含有一段秘情在内心的。我刚才讲时间线,讲到宝玉黛玉共读西厢,开启了情思,那是典型的中国式古典恋情,就是秘事,各有在心,但是不能外道的。

这位绛珠仙子五内积蓄了这段缠绵之意,但是无以报甘露之恩,突然有一天神瑛侍者下凡,就在警幻仙子这儿挂了号,警幻仙子说你还有甘露之恩没有了结的。绛珠仙子说他既是甘露之惠,但是我并无此水还他,他要下世为人,我也要下世为人,但把我这生所有眼泪还他,只怕也偿得了的,以我终身的眼泪回报他。

这在第28回是有印证的,宝玉唱曲,其中有一句叫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红豆是绛珠,是相思血泪。而绛珠仙子这一回下世,她要和神瑛侍者之间演绎的故事其实是以泪还情的故事,所以这是一个证情的故事。

现在我们把这两个通灵石和绛珠草的故事放在一起来看,你就会发现通灵石是去证空,而绛珠草和神瑛侍者是证情,空和情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这是一对甚至具备相反性的概念。如果《红楼梦》的主题作者在一开始就通过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了,但是难道这不矛盾吗?

如果是空的话,情也会是空的,如果是有情的话,又如何谈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呢?

这是作者已经解决的一个问题,答案还在第一回,就是究竟是归于空还是归于情,在红楼作者而言是破空而立情,是归于情的。

这是作者已经解决的一个问题,答案还在第一回,就是究竟是归于空还是归于情,在红楼作者而言是破空而立情,是归于情的。

为什么这么说?这不是我凭空说的,通灵石的故事是有收结的,不知几世几劫之后,佛家说不知过多少万年以后,当通灵石变化为一块美玉,被携进人间经历世态炎凉后又返回到大荒山青埂峰。

这时又路过青埂峰下,看到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记述了世态炎凉,到头一梦万境皆空这样一个故事。空空道人从故事中读出来的是什么呢?大旨言情,这部书主要讲的是情感、讲的是情。

最后作者是借由空空道人完成意识的改变之后,空空改名字了,用今天的话叫三观尽毁,他改名字为“情僧”,大家可能有所体会了。

对作者而言,经由悲欢离合的故事,这样一部大书,其实最终他看遍了世态炎凉,甚至看遍了万空之后最有价值的是有情,能够以真情、能够以神情来面对你所经历的一切。

这也是为什么你会在大荒山无稽崖下看到的那个山峰叫做青埂峰。

青埂是《红楼梦》谐音的方法“情根”,作者想告诉我们他自己经历人生的痛苦、欢心、思索体验之后,他所告诉我们的是人生是归于情的。

总之,《红楼梦》这部大书,它告诉我们的,在第一回它已经点睛式的以两个神话性的故事告诉我们,正空和正情。但是万境归空不舍有情,当你经历过人间的一切之后,你仍然我们应该以生命为基点、为支点,以有情来面对这个世界,这个就是红楼的作者最终想要告诉我们的。

下面我想用最后的一分钟来总结一下。第一,红楼的时间线是15年的时间,当然这是第一回到80回的原稿,后40回的序书没有讨论,后40回写了三年时间,这个大体上符合《红楼梦》原著者曹雪芹的设想。

《红楼梦》空间包括两“两府一园”两府夹一园,现实主义空间宁国府,批判现实主义空间荣国府,还有一个大观园。红楼通灵石象征着正空和绛珠草象征的正情,二者最终嵌入为一个主题,破空而立情,知空而信情。

人生而有情对人间以神情应该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信念。

今天我的串讲就到这里告一段落,明天我们继续来看《红楼梦》这部文本之中,它的价值观的内在架构是什么样的,它的诗性和它的哲学性究竟是什么样的。

董梅老师的课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