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二十九到现在,我们还没正式复工,线上办公的这段日子,除去阶段性项目加班,剩余时间都懒懒散散的看闲书,偶尔心血来潮做的计划表也是一废再废,直到前两天看小尼的《你好生活》,才认真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生活最本真的样子?
“许多时刻,我们总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或许,在某个岗位上,你有一定的能力、底气和本领。但无论你再怎么优秀,都有人可以接替你的位置,胜任你的工作,甚至超越你的成就。”
这也是去年我离开单位选择去私企时,主任对我的叮嘱大意,她本意是劝我不要离开,踏踏实实参加考试,那时候是我从北京回家的第6个月,生活虽然稳定,但那一眼望到头的日子真的有些难熬又迷茫...对于未来,迟迟下不定决心,想要的太多,反而畏畏缩缩,再加上总有人问,为什么会从北京回来呢,待遇那么好,实在想回再呆几年肯定比你现在要强...
为什么呢?我也在想,到底有什么非回不可的原因呢,现在我也不知道了。
只记得我问过很多人,“你打算在这里呆多久?”“工作和生活怎么平衡?”“你有什么建议吗?”...但我忘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日子要过,我终究不是TA,怎么能类比呢?
后来我离开时,总监说,“在这里你只要努力,就会有人看得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工作就是你生活的重心,不需要平衡。但回去之后,你只有很努力很努力才能往上,因为人多机会少,有机会考研吧,多学习学习,我当初英语也不好...”
你看啊,当初无论谁告诉我什么道理,当我的心智没有达到那个境界或接近的水平时,我是不会理解的,我以为我知道这个道理了,其实并没有,只是后来我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往往这时候,我已经付出了沉重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所以我很少花时间在过去的事情上纠结,因为已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无法撤销,一直向前走就是了。
之前看到一段话:“选择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大于努力,历史的潮流、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趋势,这些都远大于个人的努力,从一开始就要做好选择,选一个好专业、好行业、好平台,甚至包括你的婚姻...”
其实总觉得,这是一道无解的题,生活最美妙的就是,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选择去生活,我很幸运,从开始知道喜欢什么,直到碰到瓶颈,大约知道上线到哪,一直都过的比较随性,偶尔也会羡慕当医生、护士、教师、会计这一类的同学,觉得他们都有专业的技术,深耕在自己的领域;也会羡慕销售、创业、自媒体的朋友,觉得他们抗压能力好,心理素质强,还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生活嘛,细算下来,不就是人情世故、柴米油盐这些事儿。可对我来说,怎么就这么难呢?一路跌跌撞撞,不断试错,可这个社会的容错率真的不高...
前段时间抖音有这样一段话比较火,“其实我喜欢当年的自己,我喜欢她有胆量,还有快乐,她的遗憾比我少,相信的东西比我多,我很想她”,十八岁的青春,要如何去热爱才不会回过头来遗憾,我想应该是我有为过往认认真真画过句号,哪怕半路转了航线,这艘小船依旧在这片海域安全行驶。
很热爱很热爱的事情,后来怎么就失去了眼中的星星呢,大概是从我发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也不是很对开始吧,那时候这个世界突然在我眼中变得很玄幻,我辨不出真假,分不清好坏,更多的时候,是在白与黑的第三地带。高压下连把当前的想法都不能清晰表达出来,只一味守着底线,永远客场作战,于是不断的花时间和精力去自我和解。
我曾以为逃离就不用在面对,后来发现即使转了航线,兜兜转转我依然会选择这片海域,依旧依靠Ta生存,于是我努力寻找方向,让自己安全行驶,虽有遗憾但也在认真生活。
有段时间肩颈疼到受不了,除去必要的工作时间,业余就跟蕾子学做饭,那会才结束连吃外卖的生活,简单的一蔬一饭都吃的倍开心儿。
如果不是肩颈问题,才注意到我们的器官都不可逆,要维持好的生活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也不会开始跟蕾子学做饭。我们总是习惯性低估自己的行为对长远的影响,低估一些精神上的潜移默化,高估自己的行为对当下的影响,总觉得想做什么,以后有的是机会,其实事情永远都做不完,只要你觉得这事儿重要就马上着手去做,不要等有时间了再说,永远不会有时间,想做的事情会越推越久,导致最后无法完成。
这周才确定下一步该做什么,因为姜姜老师有次讲到,“就想告诉大家,凡是做决定时犹豫,潜意识里一定是事情有你担忧的隐患,不管当时你的最终结论是什么都没什么好后悔,因为就算再给你重新一次选择的机会,你的结论也是一样的,所以做过的决定不要后悔,好好把握现在和未来就可以了。”
你必须要经过那个过程后,你才知道世界是什么,生活是什么,你想要的是什么。
要走多少路,才能确定前行的方向,在路上要遇见多少人,才能知道与谁同行,虽然这都是未知的,但生活大都如此,也不算残酷,毕竟路上的风景同行的人,想一想,也是蛮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