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诗仙的名篇,资料中是这样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这似乎跟课本上学的不太一致啊,看看评论区,果然有明察秋毫者已经开始讨论这个情况了。我们再看看我们熟知的那一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后来简单了解了一下,原来“望山月”版是宋朝的,“望明月”版是明朝定下来也是流传比较广的。
细细读了几遍,感觉各有千秋,山月有型有质,务实又疏狂,还是蛮符合诗仙的璞真洒脱,而明月版似乎是经过文化人的熏染,变得缥缈,无形中有了普世化的意境,就好比,山月可能只有李白代入进去是完美的,合宜的,而明月版似乎是每个人都可以代入进去,都能感受到那股亘古悠然的情意。
山月版就像诗人在展演那个动作和过程,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一瞬间就进入画面成为作者融入到那个场景中,那看,那疑,那举头,那低头,一系列的动作下来,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个生活鲜明的人,简单而真实,叫人一下恍然道,原来诗仙也有喜怒哀乐,再拍拍胸脯感受一下跳动的心脏,原来那人与我无异。而明月版却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想融入进去却不忍心搅乱这份美好而显得实在的格格不入,因为那境界过于美妙而只可想象和旁观而不可触达。明月版可能唯一的遗憾可能是,明月完整地出现了两次,但这从来不会影响到一旦闭眼念诵,那副画面就在脑海中油然而生,甚至能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效果,这就是文字凝练出文化的魅力吧。